唯物史观读书会问答:《简明世界史 近代部分》

第十一章第二节
(以下帝国主义均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各列强的情况)
1.问:英国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2.问:法国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3.问:德国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4.问:俄国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5.问:美国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6.问:日本帝国主义的特点是什么?
7.问:为什么法国会成为高利贷帝国主义国家?
8.问:为什么德国、俄国、日本的资产阶级要和贵族地主合作?
9.问:英国的殖民帝国主义是靠什么维持的?

3 个赞

法帝是高利贷资本主义,是一个老牌的殖民国家。到1900年,殖民地面积达370万平方公里,殖民地人口达5600万。法帝在1910年,国内投资高达七亿七千九百万法郎,国外投资高达三十亿九千八百万法郎,1914年猛增至六百亿法郎。
在法国,不仅大资本家从事高利贷活动,中小资本家也以收购证券的方式参加高利贷放贷,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寄生阶层。资本的大量输出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长期保持,工业生产中也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造成国内工农业生产的落后。
法国工农群众的生存状况也比其它资本主义国家更为恶劣,工人工资低,劳动日长,没有任何劳动保护,赋税负担也很重。
金融寡头推举打着“社会主义者”旗号的走狗去主持内阁,欺骗群众。

1 个赞

普法战争后,对德国的大量赔款和割地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内工业发展迟缓,垄断资产阶级只能把大量资本向国外输出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你这回答也太简单了,没有提到其他原因,比如法国作为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旧有资本积压,不愿意采用新技术导致和更新固定资本,因为这会使他的固定资本贬值。另外法国本来工业结构就很畸形,因为他的小土地所有制一直存在,工业得不到发展,最强大的资产阶级始终是金融贵族,他们是靠放高利贷收割小农发家的。法国工业最发达的是奢侈品制造业,因为这是用来满足本国金融贵族和土地所有者这些寄生阶层的利益的。法国的高利贷是老传统了,由来已久,法国资产阶级中权势最大的200家族也就是金融贵族。

3 个赞

你可以看看《世界通史 近代部分》周一良版本,去补充一下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历史的知识。当然,这本书的缺点是阶级立场不够鲜明,阶级分析有时不到位,因为这本书是由改造过的旧知识分子写的,经过了改编,终究研究的立场没那么革命。

1 个赞

知道啦,我会去看

俄国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同时社会经济各方面大量保存着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民还要服劳役,缴纳实物地租。工人受到双重压迫,生活十分困难。
政权掌握在贵族地主阶级手里,资产阶级无权,要依靠沙皇政府过活,因此十分软弱。沙皇政府也需要发展资本主义来推行霸权,因此两者互相勾结。
俄国帝国主义是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比如侵略中亚、巴尔干、中国。而且还以“解放者”自居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同时派大量文官把持了保加利亚政府的一切部门。殖民地人民惨遭屠杀,没有丝毫民族权利,不许使用自己的文字。
沙皇争取除了在国内征收苛捐杂税外,还大量向国外借款,例如1900年俄国外债就高达三十九亿六千六百万卢布。通过让英法等国家操纵俄国一些最重要的工业部门的条件换取外债。
综上,沙皇俄国就成为了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极端尖锐化,使之成为世界帝国主义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2 个赞

6.日本帝国主义的特点在于,它是封建的军事的帝国主义,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较晚,英美法德这些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开始朝帝国主义转变的时候,它才刚进入资本主义。由于日本的封建残余极其严重,明治维新本来就是资产阶级化的地主发动的,掌握政权的也是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封建军阀。日本向帝国主义的转变靠的是对对内向群众进行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式的双重剥削,契约劳动非常普遍,女工甚至被允许买卖,由于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它的侵略性特别强,地主军阀又通过掠夺的财富(马关条约向中国勒索两亿两白银)建设工业(主要是军事工业),加速朝帝国主义的转变。

2 个赞

德国的统一民族市场的形成不是靠自下而上的民族民主革命,而是通过普鲁士的王朝战争自上而下地形成二点。因此,德国资产阶级在力量上十分软弱。在普法战争后,利用了法国战争赔款发展资本主义,在短时间内赶上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然而大量土地都被容克地主所有,容克地主在国家机构中占有大量职位,皇帝权力及大,所以垄断资产阶级只能同地主阶级合作,实行地主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对于俄国也是类似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也是又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农奴制残余十分严重,土地大量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因此,俄国资产阶级一开始就是软弱的和反动的,需要与沙皇专制政府结盟,镇压工人和农民。沙皇需要发展资本主义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沙皇专制政府。不这样做,就不能参加瓜分世界的斗争。
日本也是类似的,靠明治维新自上而下地进入了资本主义制度,有很大的封建制度的残余,甚至在城市资本主义中还有残余。因此,政治上地主和封建军阀占据统治地位。财阀为了镇压人民群众,一方面对外进行侵略活动,不得不同封建地主建立联合统治。
总之,主要都是自上而下地改革进入资本主义,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封建贵族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力量很强大。但封建贵族需要发展资本主义以对外扩张,而资产阶级需要依靠专制政府发展资本主义。所以才会出现封建贵族和垄断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2 个赞

德帝国主义是具有现代大资本主义技术和高度组织性的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垄断资本无论在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同封建残余有密切联系。具有强烈的沙文主义、军国主义性质,普鲁士的容克地主在国家机构中占领导地位,在农村中有极大势力,政府只对皇帝本人负责,垄断资产阶级力图进入贵族的行列。容克和垄断资产阶级密切结合,融合成为所谓容克资产阶级,实行地主资产阶级专政,加紧压榨劳动人民,疯狂镇压工人运动,推行帝国主义扩张政策。德国属于新兴帝国主义,普法战争后,他利用法国的割地赔款以及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在较短时间内就赶上并超过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时,德国的工业生产已成为欧洲第一位。黑色冶金机器制造以及电气化学,光学等新兴工业发展,特别迅速。因此德帝国主义要求同老牌帝国主义争夺“阳光下的土地”,和老牌帝国主义矛盾特别激烈。在国内,因为实行保护关税政策和不断实行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工人群众不能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因此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并且在帝国主义时期德国社会民主党内左、中、右的界限日益分明,工人运动的兴起,推动党内左派向右派修正主义分子进行斗争。

2 个赞

1.问 @huajige:一战前帝国主义各国之间,主要矛盾是什么?
2.问 @jqr:英德之间的矛盾是什么?
3.问 @鹰Aguila:英、法、德、俄、奥、意各自有着什么样的野心?
4.问 @Hughes:一战前的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分别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5.问 @cedar:宣告世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三场战争是什么?
6.问 @nene:两次巴尔干战争分别有着什么样不同的性质?

1898年美西战争,1899-1902年英布战争,1904-1905日俄战争

随着德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势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发展和扩张,德帝国主义不仅谋求在欧洲的霸权地位,并且还妄图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势力范围。英国为了对付日益强大的德国,不得不放弃光荣孤立政策。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对英国在远东的威胁极大的削弱,而德国在近东的活动以及巴格达铁路的计划也直接打击了英俄的利益。

1 个赞

第一次巴尔干战争是由巴尔干各国君主领导的反对土耳其的民族解放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是巴尔干各国同盟内部瓜分战国的非正义的王朝战争

1 个赞

一战前的帝国主义各国的主要矛盾简单来说是争夺霸权,但实际上帝国主义的经济危机导致其必须寻找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来输出资本和工业品,掠夺当地原材料及劳动力。所以帝国主义的霸权就是互相抢夺世界上还没瓜分完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或者打垮对手的买办政权,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势力范围就是霸权的表现。

1 个赞

英国妄图向全世界夺取其他国家的殖民地,建立“更大的不列颠”;
德国则妄图建立包括奥匈帝国、巴尔干半岛、西亚、波罗的海沿岸、斯堪的那维亚半岛、比利时以及法国一部分在内的“大德意志”;
法国想要先收复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进而侵占德国鲁尔区,并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
沙俄妄图在欧亚进行野蛮扩张,对中国实行黄俄罗斯计划,夺取中国的东北、新疆和西藏,以及夺取蒙古、朝鲜、波斯;
奥匈帝国则计划将塞尔维亚变为自己的附属,巩固在巴尔干半岛的统治地位;
意大利则计划在地中海建立霸权,要求侵占里雅斯特和阿尔巴尼亚,瓜分小亚细亚和非洲沿岸地区

1 个赞

1.问 @渐晓霜:民粹派在八十年代以前的早期活动中是保持什么样的主张的?他们采取了什么行动?为什么会这样?
2.问 @火眼:民粹派在发动农民失败后转向了什么策略?这个策略的结果是什么?之后民粹派又变得怎么样了?
3.问 @annah:民粹派反对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什么样的?列宁是如何反驳的?列宁粉碎民粹派的著作是什么?
4.问 @暨和:列宁在学生时代的活动是什么样的?列宁在俄国把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5.问 @鞍文燎:列宁是什么时候建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之后这个协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
6.问 @十月的风:合法马克思主义者是什么样的人?列宁是如何同他们斗争的?
7.问 @ame:经济主义如何在俄国流行起来的?他们的主张是什么?列宁是如何一步步粉碎经济派的?
8.问 @Hughes:为什么第一次俄国社民工党代表大会没有完成建党任务?真正的建党任务是如何完成的?
9.问 @luanma:第二次俄国社民工党代表大会的主要争论是什么?两派各自有什么样的主张?最后的结果如何?
10.问 @typhoon:列宁在俄国社民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取得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11.问 @沼泽士兵:俄国社民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列宁遭到了党内外怎么样的围攻?列宁是如何粉碎这些围攻的?
12.问 @fallwind:列宁是针对什么问题写了《进一步,退两步》一书?

1 个赞

一八九四、一八九五年间,列宁领导彼得堡的彼得堡工厂中的许多马克思主义小组进行活动,向工人群众当中去做政治鼓动工作。从此,俄国的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小组也因此变得更加巩固,于是列宁在一八九五年统一各马克思主义小组,建立了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阵协会。解放斗争协会最初是明确提出要将工人的经济斗争同反对沙皇专制的政治斗争结合起来的任务。但是后来,到两个月左右,协会遭到沙皇政府破获,协会中的主干人员都被逮捕、监禁。于是,协会中只剩下一些新加入的,不学无术的青年,他们自称为青年派。他们篡夺了协会的领导权,把协会变成了一个经济派组织,主张工人只需要进行争取经济权益的经济斗争,不需要过问政治,政治斗争因该由自由资产阶级去进行。他们崇拜自发性,反对建立有组织有纪律有纲领的革命家组织。协会发生如此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俄国内部机会主义与外部第二国际修正主义影响下,产生了一批崇拜自发性的青年派;另一方面是沙皇政府把协会以列宁为首的主干成员给监禁或流放,给青年派等人篡权创造了条件。

11.孟什维克暗中进行派别活动妄图分裂党,以考次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成立仲裁委员会,想要调停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路线斗争,达成统一。列宁坚决抵制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的干涉,保持了布尔什维克的独立性和原则立场。撰写了《进一步,退两步》艺术,阐述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需要的严密组织、革命理论武装、依靠人民群众、民主集中制等等原则。击退了修正主义者的进攻。

第一次俄国社民工党代表大会没有完成建党任务,是因为当时在工人运动中出现了一个修正主义派别——经济派,它表示政治斗争是自由资产阶级的事情,要工人放弃政治斗争,认为工人只要和厂长搞经济斗争(也就是其得名由来);而当时列宁以及其他老年派没有参与这次大会,他们在三年前就被沙皇流放到西伯利亚了。如果不粉碎经济主义,不把这些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放弃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的修正主义集团赶出工人运动,就不能建党。“没有思想上的统一,组织上的统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之后列宁一看就发现了经济派是修正主义派别,并在回国后创办火星报,发表文章来批判经济主义,表现出了反潮流的革命领袖特点,其中说出了很多经典名言。真正的建党任务是在列宁这样通过斗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在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通过以列宁为首的革命派与机会主义的斗争而建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