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乃假象,父权如枷才是真:雷武泽的“父爱”骗局

“父爱如山”乃假象,父权如枷才是真:雷武泽的“父爱”骗局

  雷武泽苦寻22载,终于联系上儿子雷岳川(川川)后,何故反被儿子拉黑?“雷武泽寻子记”为何从“感动中国”的“人间奇迹”一转为令人窒息的情感绑架?近日,雷武泽在抖音短视频中展示了他与川川的聊天记录,此事的具体经过终于揭晓:原来,雷武泽在“老来得子”之后,竟理所当然地以“父亲”的身份、以“爱”的名义,要求儿子川川认祖归宗、惟命是从;而起初对雷武泽以礼相待的川川终于忍无可忍,一度将这空降来的便宜“父亲”拉黑,然后又在雷武泽的死缠烂打和儒教社会的压力之下,不能彻底与雷武泽断绝联系,而只得解除拉黑继续忍让。这看似“家务事”的父子纠纷,绝不仅仅是雷武泽“爹味太重”的个人问题,更是中修大肆宣扬反动腐朽的儒教思想的社会问题。

   “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亲情”从不是超阶级的感情,“父爱”也从不是天然神圣的。我们能从雷武泽的话中看到一种典型的伪装:以“亲情”的名义掩盖压迫,以“爱”的词句矫饰支配。雷武泽要的不是儿子的幸福,而是一个投资对象和财产继承者,是寻子“连续剧”带来的、使自己的电商事业蒸蒸日上的巨额流量。他要川川承认他的“身份”、与他进行“亲密互动”,就像资本家要工人承认自己的合法剥削权利一样——不是“关爱”,而是统治。

  “寻子20年”的雷武泽找到川川后,便“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地意淫川川与他相视一笑、叫他“爸爸”的场景,在川川已经说过自己有事要忙、反问他的动机的情况下,还执意提出要线下见面“早点结束‘不痛不痒’的尴尬”,要求川川自己翻看过去聊天记录进行反省,仿佛与他并无共同生活、共同实践的川川天生就该亲近、“孝顺”(服从)他,否则就是“乱常败伦”一样。见川川态度变得冷淡,雷武泽还自我感动,认为是自己的“父爱”“太满了”。他幻想川川是过得太顺风顺水,虽然内心痛苦但缺乏安全感、不愿倾诉;他要求川川添加其他与父母团圆的被拐儿童微信,希望他也能学一学父刺子孝的天伦喜剧;他催逼川川阅读自己送的《你是对的》,试图让儿子“回心转意”。(原话:“《你是对的》,这本书,看了吗?”,先后询问两次均得到否定的回答后,雷武泽说“老爸送的,就不能‘勉强’自己看一看?还是因为,是我送的,所以更不想看?”他理所当然地不顾川川意愿地认为自己送的东西对方一定要看才是合理的,还试图通过夸赞川川的果断拒绝是性格直爽来挽尊)。然而,以上种种行为,均未能驯服川川。气急败坏的雷武泽在2023年底指责川川不遵循自己的指示去问候妹妹的流感情况以及自己的手术的情况,直接攻击川川是被有钱人家买过去就不认自己这个亲爹了(实际上购买川川的家庭并非大富大贵的资产阶级家庭,川川本人也仅仅是一名大专毕业的程序员),咄咄逼人地质问“我们哪里做错了,我们哪里对不起你?……我们希望你大胆地说出来”,甚至还用强硬的反问、用道德绑架的手段,完全从自己的意愿出发,用一起分享土特产等蹩脚的理由要求川川在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原话:“工作要做,常回家看看,也是应该的,对吗?尤其是,我们22年的空缺,更需要彼此的面对面的陪伴与交流”),给他以“陪伴”与交流。在互联网通讯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事情通过视频电话也做得到,他蛮横无理的要求完全是为了让川川当自己的奴才,若是川川不答应就要极端不满,而绝不是出于什么所谓的“亲情”。即使川川答应等自己忙完之后,可以于2023年9月去和雷武泽见面几天,雷武泽还要得寸进尺地质问:“你把我们寻找你22年的情感,放猴儿一样耍,是不是这样?有多忙?你忙,接电话也不行?视频也不行?回来住几天,也不行?我们过来陪伴住2-3天,也不行?”他继续表演着“为你好”的戏码,自我感动地指指点点道:“想想吧,25岁的人啦。。。大是大非,应该懂得起……”,封建大家长的形象昭然若揭。

  在整个过程中,雷武泽时常故作姿态地玩弄儒术,标榜自己不想搅扰川川的生活,“打一棒子给颗甜枣”式地以退为进,借此进一步道德绑架川川,恶心至极。2024年初,迫不及待的雷武泽又先斩后奏,企图借已经购买的车票倒逼川川在指定时间陪他吃饭,后来,川川终于忍无可忍,拒收了雷武泽肉麻地声称“准备了22年”的“520”红包,继续被骚扰和威胁后,发出大快人心的断绝关系宣言:“我说的意思已经很清楚了,你要去注销户口,去公示什么都随便你,注销完从此断绝关系,你拿着户口回去开心就好,以后也别想我见你们,我也没有心思和你聊。”随后将雷武泽的微信拉黑。面对此情此景,雷武泽终于忍不住跳脚大骂:“天打雷劈!明天开始,打击买家,把我的仔养成这样!”

  雷武泽个人的行为,正是整个中修儒教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封建家长对子女的控制与压迫的缩影。雷武泽之所以能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要求川川“认祖归宗”、俯首听命,正是因为中修极力鼓吹“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类以“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家和万事兴”粉饰起来、偷运“父为子纲”的儒教纲常的现代化儒教思想,因为其正好符合了封建家长把子女当作投机工具的私利,所以在社会上大行其道,成为了封建家长控制和压迫子女的趁手工具。但“复辟不得人心”,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中国人民,早已厌倦了那种披着“父爱”外衣的压迫和控制,厌倦了反动、腐朽的儒教观念,当雷武泽公布聊天记录、发出磕头式的无味道歉后,互联网上的舆论风向迎来了大反转,群众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中几乎一边倒地对雷武泽进行抨击和阴阳怪气、对川川表示同情,这些完全压倒了过去评论区中常见的与雷武泽共情、叹息“雷公”不易、指责川川“不孝”的儒教言论,抖音评论区中声称“川川真的很幸运,从小就逃离了这种窒息的环境”的评论甚至获得了高达1.3万的点赞。——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中国社会并非没有进步的力量,群众并非愚昧无知、麻木不仁的乌合之众,正是长期以来被儒教“孝道”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广大劳动群众,才最懂得这种“父爱”的虚伪。

  中修政权之所以要逆历史潮流而动,顽固地维护反动腐朽的儒教伦理纲常,正是因为大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提倡“剥削无罪、压迫有理;革命有罪、造反无理”的儒教最适合用于维护朝不虑夕、人命危浅的中修统治。对中修官僚资产阶级而言,可使“是非颠倒,黑白混淆遮真面;曲直难分,礼教横行掩罪名”的儒教思想并不“过时”,反而“有效”:它能让工人对资本家“勤勤恳恳”,让妻子对丈夫“温婉贤惠”,让青年对师长“彬彬有礼”,让一切对剥削和压迫的反抗都被斥为“不忠”“不孝”“不仁”“不义”,让反潮流的被压迫者被指为“偏激”“反动”“矫情”“狂妄”,力图让剥削阶级的统治万古长存。

  雷武泽式的“父爱”不是亲情,而是控制;不是尊重,而是支配;不是爱,而是压迫。无产阶级的革命道德,与儒教的伦理纲常是根本对立的。革命的亲情,不是基于流淌在血缘的“天然亲情”、对三纲五常的无条件服从,而是建立在共同的劳动、斗争、实践与相互尊重之上的。革命的亲情应该是共同追求进步,让子女去阶级斗争的大风大浪中锻炼,而不是把子女作为养老工具束缚在身边。我们应该识破雷武泽这样的“亲情绑架”,彻底揭穿“父爱如山”的谎言,砸碎“孝道至上”的枷锁。

参考链接

新闻1:看了雷公与儿子的聊天记录,终于明白为啥川川那么不愿意回家了

新闻2:雷公晒出了大量跟儿子川川的聊天记录,看得我们one 愣one 愣的,他自以为如山的父爱真的让人好窒息!

雷武泽的抖音账号

12 个赞

在大破“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大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诞生的《是非爱憎要分明》一书,有这样一篇文章:《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父母爱》,运用马克思主义在父母爱方面作了出色的分析,PDF文件见下方:
是非爱憎要分明 和青年同志谈阶级分析 1976.pdf (3.2 MB)

4 个赞

请问一下,怎么把文章前面空两格?我们怎么搞都不能空。 :face_without_mouth:

可以前空格
只是需要一个markdown语法
推荐下一个软件Joplin

总结

输入代码:&emsp,输入两个就好了

1 个赞

那怎么加入照片呢?

在输入框上面靠右的位置,有个橙色的向上的箭头,那个是上传,可以上传文件图片之类的东西

如果是用电脑的话,你直接从文件夹里拖过来就好了

这个雷武泽太恶心了,这种混账的儒教手段现在还不知道被多少封建家长用来奴役与绑架他们的子女。

6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