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分享一下之前研究美洲历史时写的一些笔记(系统性的学习可参见《简明世界史》(古代部分)第十三章第一节,以下是一些补充)
美洲被西方殖民者征服的原因:
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并非在西班牙殖民者面前毫无一战之力,西班牙殖民者在来到美洲时人员稀少,初来乍到且势单力孤。这些文明之所以被西班牙殖民者轻易征服完全是由于这三个奴隶制社会均走向了衰落阶段,统治阶级腐朽不堪,整日争权夺利,甚至为了打击对手不惜引狼入室,与西班牙殖民者结盟,甘当儿皇帝。归根到底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如果不是美洲的这些奴隶制文明走向衰落,让西班牙殖民者有机可趁,那么西班牙殖民者的侵略也就不会成功,起码不会如此顺利。
学习美洲历史的意义:
美洲的各印第安文明最高发展到了奴隶制社会,说明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五个社会形态的规律是普遍的和必然的。虽然美洲历史因为各种原因资料稀少,但是从已知的历史资料中已经可以窥见美洲各印第安文明的发展脉络。如果没有遭到外来殖民者入侵的打断,印第安文明也将独立发展至封建社会乃至之后的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美洲历史难于掌握的地方有三:其一是客观上资料稀少,因此历史往往呈现出片面性和片段性(如经常出现某文明莫名其妙衰落),加之西班牙殖民者在侵略美洲后对印第安文化有意的毁灭和曲解,导致美洲历史研究困难。其二是美洲各地区的印第安人发展有所不同,并且往往处于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织的状态之中,理清逻辑较为困难。其三是欧洲中心论、大汉族主义等民族主义、殖民主义思想流毒甚广,容易产生对美洲历史的轻视和蔑视,对学习美洲历史不感兴趣,对其中复杂的人名、地名等更是抓耳挠腮。
基本的解决方法是端正态度,通过学习美洲历史加深对历史唯物主义一般规律的认识,反驳西方殖民主义污蔑美洲印第安人“野蛮”的谬论,努力加深记忆,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美洲历史帮助理解中国、西方的古代历史和美洲古代历史与美洲现状之间的联系。
美洲奴隶社会不同的发展道路:
美洲三个文明有三条奴隶社会的发展道路。一种是玛雅的奴隶制城邦并立,也就是古希腊的道路;一种是阿兹特克的由大型部落联盟转化而来,对周围奴隶制城邦和原始部落实行强迫朝贡的分封制,建立较为松散的奴隶制帝国,也就是中国的道路;一种是印加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帝国,对被征服地区实行直接统治,也就是波斯的道路
印第安人的祖先:
印第安人的祖先是从亚洲东北部迁移至美洲的原始部落,具体日期和迁徙次数还存在争议,但是迁徙本身是可以确定的。在语言学上,部分证据表明印第安人语言与汉藏语系的语言存在相似性。如果属实,可以对印第安人的历史来源提供更清晰的脉络。
印第安人自北美到南美大致分为几个区域:因纽特人居住于北极圈附近,自成一体,加拿大和美国中西部的印第安人以游牧为生,而美国东部和西南部的印第安人进入了农业定居的状态。墨西哥印第安人分为阿兹特克和玛雅两个文明,都进入了奴隶制社会。其中玛雅为若干奴隶制城邦,阿兹特克为奴隶制帝国。南美则出现了印第安人建立的印加文明,也进入了奴隶社会,出现了奴隶制帝国。而南美其他地区的印第安人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
玛雅文明大致的历史:
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玛雅地区一部分部落进入阶级社会,出现了奴隶制城邦。到公元四世纪末年,墨西哥的奴隶制帝国特奥蒂瓦坎奴隶主入侵玛雅的蒂卡尔城邦(今危地马拉北部),在当地建立起傀儡政权。之后特奥蒂瓦坎统治阶级本土化,与特奥蒂瓦坎文明失去联系,并使蒂卡尔进入再一次的繁荣期,成为了玛雅地区中部的强大势力。
此后,玛雅以蒂卡尔和位于其北方的卡拉克穆尔奴隶制城邦(今墨西哥南部),产生了玛雅的两大奴隶制联盟。公元695年,蒂卡尔击败卡拉穆克尔,成为玛雅的霸主。
公元9世纪,玛雅诸奴隶制城邦纷纷衰败,至今原因不明(和古希腊的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以及印度哈拉帕文明一样,可能是爆发过规模庞大的奴隶起义)。之后玛雅文明中心转入尤卡坦半岛北部,出现了奇琴伊察和乌斯马尔两大奴隶制城邦。两个奴隶制城邦曾长期结盟,之后疑似联盟破裂。公元1221年,奇琴伊察爆发奴隶起义和内战,合理推测玛雅地区此时均出现了大规模的奴隶起义,于是乌斯马尔也同样衰落。两个城邦衰落后,乌斯马尔家族的统治阶级希乌家族继续维持统治地位,但已经衰落。
起义后,奴隶主家族科姆家族利用人民起义篡夺革命的胜利果实,建立玛雅潘。玛雅潘成为了之后玛雅的新霸主。希乌家族于1441年曾发动叛乱,攻占玛雅潘,试图恢复其统治但失败。此后玛雅潘疑似因人民起义也开始衰落下去,整个玛雅奴隶制文明进入了衰落期,至西班牙人到来时已经进入了奴隶制社会末期。
玛雅的政治经济制度:
玛雅文明的发展类似于希腊,出现了诸多奴隶制小城邦。玛雅的祭司奴隶主集团掌握了政权。玛雅的土地制度还存在着原始社会的残余,土地以农村公社的形式存在并且会定期轮换。虽然不同城邦的统治集团不同,但是整体来看玛雅文明可视作一种具有共同的政治、经济联系和共同的文化、语言、心理的古代民族。
玛雅人的城邦制度:
玛雅奴隶制城邦的政治制度以奴隶主贵族为主。玛雅奴隶制国家的统治者称哈拉奇-温尼克(大人),其权力至高无上,并且为世袭君主。祭司奴隶主集团的代表最高祭司是哈拉奇-温尼克的顾问。而哈拉奇-温尼克可以任命地方官巴塔巴,后者宣誓效忠于前者,并且其权力受到制约,其政令需要得到祭司奴隶主及其属下顾问的同意才可实行。
阿兹特克文明的历史:
奥尔梅克文化起源于大约公元前1200年左右,之后其政治经济中心圣罗伦索(San Lorenzo)于公元前900年莫名衰落,中心转移至拉本塔(La Venta)。此后奥尔梅克文明于公元前400年左右莫名灭亡,为爱比-奥尔梅克文化取代。
爱比-奥尔梅克文化以及其之后的古韦拉克鲁斯文化资料不明,可以知道的是前者大约存在于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00年,之后逐渐成为了成为了兴起的特奥蒂瓦坎文明的一部分。爱比-奥尔梅克文化的文字还与玛雅文明相似。
特奥蒂瓦坎文明起源不明,大约于公元前200年产生。由于特奥蒂瓦坎文明没有文字,特奥蒂瓦坎的大部分信息都不明了,唯一可知的是其已经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并且还有过对玛雅地区的若干次入侵。特奥蒂瓦坎于公元600年左右达到顶峰,其后650至750年左右莫名衰落和灭亡。
之后托尔提克文明于公元800年左右进入阶级社会,原是位于墨西哥北部的游牧民族。之后托尔提克奴隶主与公元967年征服玛雅的奇琴伊察,在玛雅建立了托尔提克奴隶主统治。而另一拨托尔提克奴隶主于856年开始在墨西哥中部建立图拉城,并于公元10世纪取代特奥蒂瓦坎文明,继承了特奥蒂瓦坎文明的文化。
托尔提克文明的统治阶级分为两大集团:军事奴隶主集团(武士集团)和祭司奴隶主集团。两大奴隶主集团长期以来争权夺利,于是国家政体变为了相互妥协的双头制,代表军事奴隶主集团的国王和代表祭司奴隶主集团的大祭司共同成为托尔提克的统治者,分别掌管政治和宗教。该现象在托尔提克的诸多奴隶制城邦中较为普遍,以图拉城最为典型。决定托尔提克整个文明事务的最高机关是由图拉城和另外四个奴隶制城邦的奴隶主联合组成的最高委员会,在奴隶主阶级内部实行民主制,实际权力掌握在图拉城的奴隶主手里。此外,托尔提克由于工商业有所发展,工商业奴隶主在最高委员会中也有一定的权力。
公元1156年,图拉城奴隶主集团内部军事奴隶主集团和祭司奴隶主集团内部斗争加剧,而北部的奇奇迈加人入侵,图拉城陷落,托尔提克人迁出图拉城,托尔提克文明衰落下去,为阿兹特克文明所取代。之后托尔提克奴隶主的残余势力迁移至库尔瓦坎,但依然在衰落中,最后于1377年被新崛起的阿斯卡波察尔科的特帕内克人征服。
阿兹特克文明的建立者是墨西加人。墨西加人和此前的文明一样同说纳瓦语,是纳瓦人内部的一个分支,他们曾大量作为库尔瓦坎的蛮族雇佣兵在墨西哥中部定居,此后逐渐本土化。之后墨西加人中出现了阶级分化,于1323年在斯科特特湖建立了特诺蒂特兰(今墨西哥城)。之后特诺蒂特兰于14世纪末被特帕内克人征服,成为了后者的朝贡国,两国君主相互通婚。此后特诺蒂特兰趁特帕内克陷入内乱独立,与另外两个城邦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结盟,于1428年推翻了特帕内克的统治,建立了阿兹特克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就是这三个奴隶制城邦的奴隶主阶级结合而成的奴隶制国家。其后阿兹特克帝国向外扩张,建立了一个奴隶制帝国。
蒙特祖马一世(1368-1469)于1440年即位,在位期间对外发动侵略战争,并制定了各项法律政策,强化奴隶主专政,其中以增加死刑条例、禁止平民与贵族通婚和开设培养奴隶主官吏和教育奴隶主子弟的学校最为明显。此后阿兹特克帝国不断对外侵略扩张,依靠军事实力建立起了一个较大的奴隶制帝国,并迫使周边奴隶制城邦和部落臣服并向其朝贡。
1502年,蒙特祖马二世(1475-1520)即位,此时阿兹特克帝国内部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均异常尖锐。在西班牙殖民者于1519年到达墨西哥开始侵略后,便开始利用反抗阿兹特克帝国的诸多势力,与其结成同盟,灭亡了阿兹特克帝国,最后建立起了西班牙人的殖民统治。
阿兹特克的奴隶制经济:
阿兹特克帝国工商业发达,已经出现了债务奴隶。
在农业方面,阿兹特克帝国保留了农村公社制度,并将原有的氏族机构改造为了基层的奴隶制机构,由当地奴隶主民主选举出部落酋长和胞族领袖,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形式上的部落议事会,实质上是奴隶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度。
阿兹特克的灭亡:
阿兹特克末代皇帝蒙特祖马二世与特斯科科奴隶主陷入内战之中,忙于镇压特斯科科叛乱,在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屈膝投降,但西班牙殖民者却与特斯科科等奴隶主集团结盟,最后灭亡了阿兹特克。
印加文明的历史:
印加文明早期历史模糊,但可以考证的是印加人于公元前3000-2000年左右于此地定居从事农业,并于公元前1000年左右进入阶级社会。此后公元10世纪中叶,印加原有的文明衰落并莫名灭亡。
印加人是库斯科地区的游牧部落,于公元12世纪左右进入阶级社会,建立了奴隶制的库斯科王国。1438年,库斯科王国君主帕查库提克及其子图帕克·印卡·尤潘基统治时期对外扩张,建立了庞大的印加帝国。印加帝国曾一度进入亚马逊地区,但被当地的印第安原住民击退,由于无法在当地建立稳固的统治遂退走。1471年至1493年,印加帝国在马莱加河战役中失败,被当地的原住民马普切人击败,印加帝国侵略智利失败,南部疆域止于阿根廷。印加帝国大致版图北至哥伦比亚,南至阿根廷,沿安第斯山脉扩张。
与印加帝国对立的另一个奴隶制帝国为秘鲁西北部的奇穆王国,大约于公元1100年建立,至1470年被印加帝国征服。
印加帝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帝国,皇帝称萨帕·印卡(改变世界者)。印加帝国的奴隶主阶级建立了完备的奴隶制官吏制度和行省制度,并为此修建了四通八达的大道。
印加帝国的奴隶制还保留着农村公社,但大部分自由民均为小农。印加的工商业制度受奴隶主贵族压制极其落后,工商业小生产者稀少,更缺乏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印加帝国的商品经济还停留在以物易物的阶段。可想而知印加的奴隶制剥削是极其沉重的。
在西班牙殖民者到达之前,印加帝国疑似已经处于衰落阶段,王位纷争不断,给了西班牙殖民者侵略的可趁之机。
1526年西班牙殖民者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到达印加帝国开始侵略活动,利用印加帝国的内乱,利用对印加帝国残暴统治不满的各地原住民和大奴隶主灭亡了印加帝国,并在之后建立起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
印加的土地制度:
印加的农村公社的土地分为三个部分,即太阳田、印加田和公社田,分别归印加祭司奴隶主、印加奴隶主贵族和公社社员。印加农村公社的社员需要依次耕种这三部分田地。在公社田内,已经出现了社员私有的土地,但还有一小部分归公社全体社员的土地,耕种顺序上也是先私有田后公有田。
印加帝国的灭亡:
印加末代皇帝和阿塔瓦尔帕和其第瓦斯卡兄弟阋墙,击败后者之后成为了新的皇帝,但是其统治已经严重不稳。于是他在西班牙殖民者到来后屈辱投降,一味给予黄金绥靖,最后被西班牙殖民者绞死。
图帕克·阿马鲁及其后继者:
图帕克·阿马鲁:印加帝国灭亡后,一些坚持抵抗西班牙殖民者侵略的印加皇室后裔建立了新印加王国,图帕克·阿马鲁随后成为了新印加王国的末代君主。图帕克·阿马鲁尝试联合印第安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但是最终失败了,被西班牙殖民者判处死刑。之后还出现了自称图帕克·阿马鲁后裔的图帕克·阿马鲁二世以复兴印加为旗号发起印第安人起义,之后遭到镇压。最后,秘鲁共产党为了纪念图帕克·阿马鲁二世,于1980年5月17日(图帕克•阿玛鲁二世于5月18日被杀害)发动了秘鲁人民战争
当时这三个文明是奴隶制社会吗?但是我记得印第安人之所以被屠杀殆尽是因为他们在原始公社时期,所以没有被从内部扶植买办,而是抵抗到底所以被屠杀了。
玛雅文明里面希乌家族作为当时落败的奴隶主贵族家族就选择投靠西班牙殖民者来夺回统治地位,阿兹特克也是一些如特斯科科这样的奴隶主城邦为了和阿兹特克的蒙特祖玛二世选择给西班牙殖民者带路,并且蒙特祖玛二世自己也是对殖民者一味绥靖才被杀的。印加帝国也非常逆天的就是印加皇帝也是为了巩固统治选择和西班牙殖民者联合结果被西班牙殖民者俘虏了,然后就一直绥靖
其实有一点很明显,西班牙殖民者他们最多只有几百人几千人,如果说没有出现内部叛徒的话,几十万人几百万人的一个文明怎么会就这样被征服呢?
是,真正原始社会比如智利的原始公社就多抵御了西班牙侵略者比较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