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的笔记

该笔记为学习简明世界史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一节时参考推荐必读与周一良版世界通史,苏联版世界通史等书籍的相关章节所作
阿拔斯王朝是封建主阿拔斯与曼苏尔利用穆苏里姆起义,推翻倭马亚王朝后建立的。前期的君主主要是阿拔斯、曼苏尔、马赫迪、哈伦·拉希德(786~809)、阿明、马蒙(813~833年)穆塔西姆。马赫迪时期主持内政的是他的妻子,出身也门女奴的海祖兰。从他儿子法家拉希德的赞许来看较为进步,而且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之后是材料较多且较为进步的拉希德与马蒙时期,之后随着大地主经济的膨胀,阿拉伯帝国在马蒙后期逐渐衰落。
拉希德就是一千零一夜一书中的国王,他在经济上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他吸取埃及人的丰富经验,在伊拉克地区开河挖渠,修筑堤坝,把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河水引向各地,使两河流域河渠纵横,沃野连绵。帝国其他地区的农业也得到发展。伊拉克南部、大马士革附近、波斯南部和中亚的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之间的地区被誉为“人间四大天堂”。
为保证国库的收入,拉希德改革税法,废除了陈陈相因的“面积制”,实行“分成制”。规定土地税不再按土地面积征收,而按当年收成好坏分成。新赋税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广大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发展了生产,增加了收入。
拉希德时代不仅农业发达,手工业作坊也蓬勃兴起。仅巴格达一地就聚集了4,000家玻璃作坊和30,000个瓷器店,这数字虽不免有阿拉伯人的夸大之处,但手工业在拉希德时代的飞速发展和空前繁荣是殆无疑义的。帝国各地生产的纺织品、玻璃器皿、瓷器、宝剑和铠甲在欧洲享有盛名。
但随着土地兼并,阿拔斯王朝的大地主经济不断膨胀,拉希德上台时虽然免职了世袭宰相职位的巴马克家族,但他也不能避免任用大地主,如【796 年,拉希德任命伊拉克大地主阿里·本·伊萨·本·马汉为呼罗珊总督。阿里对该省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性财政措施引起当地地主的强烈不满,并引发了哈瓦利吉派起义。805 年 4 月,越来越多的抱怨传到了哈伦的耳朵里,他亲自视察情况时阿里带来了 3000 万金第纳尔——他慷慨地将这些财物分发给了哈里发的随从和家人。结果,拉希德不仅留任阿里,甚至陪同他部分回程】足见拉希德对大地主的妥协性。
拉希德的妥协性反映在立储上就是迫于伊拉克大地主的压力立儒家的阿明为继承人,平分伊朗国土给马蒙, 让阿明立马蒙为继承人。东西分治并非资产阶级人性论的昏庸无能所能解释的,这实际上是统治阶级内两条路线斗争的反映。阿明之后撕毁协议拒绝承认马蒙为继承人,马蒙则发动阿拉伯版“靖难之役”,从德黑兰杀到巴格达自立为王。
之所以用法家朱棣与马蒙相比,是因为马蒙前期执行了一条进步路线。他打击寺院庄园主,支持穆尔太齐赖派。该派宣传的是二重真理论,鼓励研究科学和哲学理论,然后否认古兰经的神圣性(否认古兰经与安拉同在,是被创造出来的,让解释古兰经的宗教僧侣失去权威),主张不能按表面意思解释古兰经(意思就是按自己利益需要解释古兰经,打破寺院大地主集团对古兰经解释权的垄断)马蒙还鼓励研究科学,修建智慧宫,让学者把希腊典籍翻译成阿拉伯语,付给译者以同译稿相同重量的黄金。而中世纪的欧洲长期受经院哲学的桎梏,以致之后文艺复兴还要从阿拉伯国家处取经。
但马蒙同拉希德一样不能避免任用大地主,后期走儒,给予部分波斯大地主世袭总督权力,自己也是奢侈享受举办各色宴会。继任者穆塔西姆更是由于呼罗珊的小农大量破产,难以维持常备军,不得不推行马穆鲁克制度(类似拜占庭帝国腐朽后雇佣瓦兰吉卫队,资产阶级讲到此处时只是肤浅地提到穆塔西姆母亲是突厥女奴,所以对突厥雇佣兵有什么“抽象”的信任,但实际上没有突厥人也有北欧人。应该从唯物史观去分析这一现象,也可类比唐朝的募兵制度),想要依靠突厥人组成的禁卫军(实际上是雇佣兵)对抗大地主,结果反而自己被马穆鲁克架空,到了最后哈里发变成了傀儡,命令不出巴格达市。

1 个赞

海祖兰在阿拉伯历史上与中国的吕后和武则天地位接近,都是“临朝称制”,当时阿拔斯王朝的金币上都要刻有她的头像(这相当于在事实上承认她就是阿拔斯帝国的统治者了)。海祖兰有两个儿子,一个是哈伦·拉希德,另外一个是哈迪。哈迪本来是海祖兰选定的名义上的哈里发(实际权力掌握在她手里,哈里发只是她的橡皮图章),但是哈迪是一位走儒家路线的儒狗,所以就跟海祖兰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最后被杀。而哈伦·拉希德也因此被海祖兰另立为哈里发,在海祖兰死前也没有和海祖兰爆发过冲突。这并不是因为哈伦·拉希德卧薪尝胆,敢怒不敢言云云,因为即使在海祖兰死后哈伦·拉希德也没有利用亲政的机会趁机报复,相反他在延续了她母亲的法家路线后依然说,如果一个女人能够像他母亲那么优秀,那么没有理由因为与她分享权力而感到羞耻。基本可以认为海祖兰是哈伦·拉希德法家路线的开创者,这也充分反驳了如今那些对阿拉伯人天生歧视女性的偏见。阿拉伯人不但不是天生歧视女性,而且在进步的时候还能让女人掌管国家大事,甚至让女人当皇帝(马穆鲁克王朝的舍哲尔·杜尔和也门苏丹国的“小示巴女王”阿瓦·希苏拉)。而在反动的时候,不管是欧洲的基督教,还是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亚洲的佛教或者东亚的儒教,全部都迫害女性。可见那些嘲笑现在以伊斯兰教为由嘲笑阿拉伯人歧视女性,甚至侮辱阿拉伯人民的人可谓是一群不学无术,狂妄自大,充满民族主义偏见的小丑

马蒙和他兄弟本来是平分领土的,然后马蒙是兄终弟及成为阿明之后的哈里发继承人,但是他父亲死后他的兄弟阿明拒绝承认马蒙是他的继承人,还想要把马蒙杀了。于是马蒙只得和朱棣一样发动“靖难之役”,从伊朗造反,一路打到巴格达把新任哈里发杀了。马蒙和朱棣一样都是敢于违反反动宗教关于兄友弟恭的说法的,敢于蔑视“正统”观念,在儒家路线将要全面复辟没有拘泥于儒狗的仁义道德,而是选择造反,而且也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这和他们的法家路线是分不开的。毛主席说要是哪天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地方就应该造反,这就是历史上的一个案例。然而当年华修发动反革命政变后上海的造反派却直接投降了,可以说是一个反面案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