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丝钉的《政治经济学概论》读书疑问

因为自己之前在读书会上态度不认真,导致第一章的知识掌握的很差,所以学第二章时也学的不顺利。所以目前的学习任务是补上这个大坑,因此就开一个《政治经济学概论》(以下简称《概论》)的读书笔记。不过在补上第一章的大坑后,学习任务就变为预习读书会&对读书会中没来得及提问的地方查漏补缺,所以这个帖子会继续更新。
下面是我重读《概论》第一章第一、二节时提出的问题:

1.“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上“政治”两字?

2.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是最发达的商品生产?

3.第四页黑体字“……以及这个社会在这个社会各部分的总和中”是什么意思?

4.第六页提到农民给地主交租的粮食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经过买卖形式的交换进入消费领域),而第十页则提到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只有商品才有,不是商品的物品没有。所以这里比较疑惑,因为第九页又说商品的价值是人类劳动的凝结,交租的粮食没有被农民拿来卖,不是商品,理应没有价值,但是我想这交租的粮食也是农民出大力流大汗种的,有劳动的凝结,也应该有价值啊?

5.为什么商品被生产出来之后,生产者必须通过“把使用价值让渡给别人”的方式才能取得价值?

1 个赞

因为商品生产是一种以交换为目的,以商品形式进行的社会生产方式,其基本特征是劳动产品用于交换,而不是为了生产者自己消费,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需要市场机制(买卖)来实现资源分配。而资本主义,任何物品都可以变成商品,并且商品生产是彻底分工化的,除此之外,由于资本家是以资本增值为目的进行的剥削,那他的剥削就不同于过往的奴隶制封建制的受限于剥削阶级生理需求限制有一定的限制,是完全没有限制的,总结来说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是为了剩余价值,而不是为了满足直接需要,那自然就是永无止境的生产商品获得剩余价值了。

没说到点子上,资本主义之所以是最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是因为机器大生产

2 个赞

额,也许把名字改成“读书疑问”估计就有同志帮忙解答了吧

简单来说,螺丝钉想的是,交租的粮食虽然不是商品,可其中凝结着人类的劳动,那么它就应该具有价值。

难道在任何时候,劳动都能形成价值吗?价值这个属性只有商品才能有,其他任何物品都不能拥有。那商品是什么呢?商品不是具体的什么物品,商品是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地主和农民之间是剥削关系,剥削是无偿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不是买卖的关系。再比如说在原始社会,大家一起劳动,共享劳动成果,他们也是出大力流大汗了,可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也不是商品呀,他们根本不需要买卖的关系。再比如说,我们供自己使用的东西,好比说给自己做的饭,缝的衣服,虽然有使用价值,但也不是商品。在这些情况的经济关系中,根本不存在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然,生产的劳动也不会表现为价值。连商品都不是,怎么可能会有商品的本质属性呢?

因为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一对矛盾,它的双方就必定是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即是说,双方之间存在着斗争性。斗争是解决矛盾的动力,要解决商品这个矛盾,就是要去斗争使用价值。矛盾双方转化的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拿到市场上去卖。好比说一个鞋匠,生产了成百上千双鞋子,这些鞋子都能被穿,它的自然属性就是使用价值。他现在要把使用价值通过交换的方式进入到消费领域,也就是拿到市场上去卖。那这时候当然就是要把使用价值——也就是鞋子拿给买家,这样买家才能给你钱,这个商品的矛盾才能解决。如果不把鞋子给买家,怎么会拿到钱呢?

3 个赞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历史上,政治经济学的创立的历史背景就是在封建社会末期,一方面地主阶级为了维护日益腐朽的政治统治以及奢侈享受,不得不依靠资产阶级捞取大量货币;另一方面,当时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不得不依附地主阶级,实行地主阶级主导的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在这个历史背景下,英国和法国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所以研究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后面资产阶级上台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也需要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以一直发展到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
第二个方面就是,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的科学,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生产关系是不一样的,所以生产关系必然要结合上层建筑研究。所以没有单纯研究经济关系的科学(资产阶级很喜欢这样,因为这样的目的在于鼓吹资本主义是万世长存的社会制度),经济和政治是不可分割的范畴。

因为生产越发展,就越来越社会化,以至于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生产关系无法容纳生产力,必然要发展商品货币关系,使交换的广度(市场范围)和深度(交换种类)不断地扩大。直到最后商品货币关系成为了一个社会最主要、最基本的经济关系,这个时候资本主义就产生了。想到一个反面的例子,就是洋务运动企图不触动生产关系的条件下,创立资本主义的军事工业,结果是无法维持工业生产,不得不发展民族经济供给开支。

应该就是研究了商品货币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各个部分的具体表现,然后把各个部分的商品关系总结,得到了整个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

人类一般劳动凝结为价值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生产者进行的是商品生产。商品生产是为了交换其他的物质资料进行的,所以要么占有使用价值要么占有价值。而这里的地租是封建地租,是基于超经济强制的人身依附关系,并不是经济关系(资本主义的地租来源于土地私有制和优等地经营权的垄断)。所以为了缴纳封建地租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没有价值,本质上来说这仍然是取得使用价值的生产。

这是由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所决定的,这个矛盾表明,商品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统一,对这个问题来说更重要的是社会劳动和私人劳动的统一)。一个商品生产者,不是为了自己进行生产,而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进行生产。但是,在私有制下,这种生产又必须是个人的劳动,一个劳动者占有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生产出的产品又是个人的产品。只有把自己生产出来的商品拉到市场上进行售卖和交换,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才能换得其他人生产出来的商品,自己的劳动才会作为社会分工的一部分发挥作用。因此,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要么占有使用价值(也就是堆积在一起的库存),要么通过售卖换取其他生产者的劳动(取得价值)。

5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