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各国农民战争历史的时候发现的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纵观世界历史,西方很多国家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虽然打出了反封建、均分土地的旗号,也要求惩治贪官污吏,但是却往往没有提出直接反对皇帝或者是国王的口号,或者是对国王和皇帝保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英国的瓦特泰勒起义失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国王的欺骗手段;俄国的斯捷潘拉欣起义和普加乔夫起义仍对沙皇抱有幻想;伊朗巴布教徒人民派在起义的时候也会被伊朗国王欺骗;朝鲜甲午农民战争的时候还打出过“忠孝双全”的口号。但是中国的农民战争就基本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黄巾起义,隋末农民战争,黄巢起义,方腊起义,元末农民战争,李自成起义,太平天国革命都是直接要求反对皇帝的,没有对皇帝有什么幻想。就很好奇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到底是什么,个人觉得可能是因为在中国,封建中央集权发展的比较完善,皇帝作为大地主对各地的掌控力度比较强,所以要冲击封建制度就必然冲击到封建统治的核心——皇帝。但是在欧洲,中东等地,皇权羸弱,各地的实际掌控者是大贵族和大领主,所以农民便主要将斗争中心放到了他们身上,对于反对皇帝和国王则并没有那么重视。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

2 个赞

我觉得不对,中国农民战争提出反对皇帝也是有一个发展的。首先中国的农民战争大多数都是在大地主掌权,分裂割据的时期进行的,这跟中央集权其实关系不大,因为在当时中央集权已经被消灭了。其次中国的农民战争也不是一开始就反对皇帝,比如当时的陈胜吴广起义还打着扶苏项燕的名号、赤眉绿林军也有所谓的正统皇室思想。但是在这些起义被镇压的血的教训中教育了广大农民,所以之后中国的农民战争提出的政治目的才越来越先进,从反对奴隶制复辟,到打倒皇帝建立“黄天”,再到后来的“均平”、“均贫富”、均土地,以及最后发展到太平天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8 个赞

陈胜吴广起义和绿林赤眉起义这个我也想到了,所以在前面并没有列出来。但是在绿林赤眉起义过后农民的确已经普遍的抛弃了对正统皇室的幻想,但在外国这种现象却并不普遍,我在想这个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说是中国的农民会从之前的起义之中吸收经验的话,那为啥其他地区的农民起义却很少出现这种情况?他们肯定也会吸收经验的,感觉光说这个并不能很好的解释问题)

赤眉军不就支持所谓的汉室宗亲刘玄上台当皇帝吗?也不能说中国农民革命就没有收到这种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我觉得跟儒教有关,国外没有像儒教这么控制人,控制时间之长的文化。而中国的老百姓,本来就不怎么相信儒教。
而儒教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皇,所以反儒必须反皇。但是宋江他们就恰恰相反了。

不相信儒教不现实。私有家庭受儒教观念影响极深,尤其是封建大家长,奉行什么“家丑不可外扬”“家和万事兴”,受压迫的家庭妇女也深受其毒,不得不在家庭中隐忍,维护所谓的家庭和睦,不能毅然决然地斩断身上的枷锁,从儒教家庭中解脱出去,许多妇女终身处于被压迫的环境中,被侮辱、家暴…。所以不能说不信儒教,统治阶级的宣传是一方面,人民群众缺乏革命思想的指导也是一方面。外因还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在自发状态下,人们被迫接受儒教观念,但是在自觉状态下,革命的人民是极力反对儒教观念的

2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