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毛泽东主义
成知行
摘要:毛泽东主义(简称毛主义)是帝国主义走向崩溃,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其核心概念是人民(即人民大众),在阶级社会里有人民就必然有人民的敌人,通过调查研究、阶级分析、矛盾分析和实事求是来识别人民和人民的敌人。其核心命题(即根本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主要是为工农兵服务,为此必须打倒人民的主要敌人。这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实行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推翻反动政权,进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在修正主义上台后学蔡锷造反,重建科学社会主义来为人民服务。其组成部分包括:毛主义哲学、毛主义党建学、毛主义军事学、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主义政治经济学、毛主义外交学、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再革命理论。
一、毛泽东主义的定义
对于毛泽东主义(简称毛主义)的定义,大概分为三种,第一种是直接把毛泽东思想(包括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定义为毛主义;第二种是把毛主义定义为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第三种是仅仅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定义为毛主义。特色党(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三科梦)的中国共产党,简称特色党,即假中共党)把毛泽东思想局限于新民主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而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排除在外,可谓流毒深远。这里借鉴较为全面的第二种定义。
借鉴李成瑞对毛主义的定义[1],为:毛主义是帝国主义走向崩溃,社会主义走向胜利的时代,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在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起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其组成包括:毛主义哲学、毛主义党建学、毛主义军事学、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毛主义政治经济学、毛主义外交学、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再革命理论等十大部分。
二、核心概念:人民(即人民大众)
毛主义体系有许多概念,但只有一个核心概念:人民,也称人民大众。
(一)人民的定义及其主体
什么是人民(人民大众)?毛泽东主席(尊称毛主席)对人民(人民大众)定义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2]
(抗日战争时期)“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3]
(解放战争时期)“所谓人民大众,是指一切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所压迫、损害或限制的人们,也即是一九四七年十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上明确地指出的工、农、兵、学、商和其他一切爱国人士。在宣言上所说的‘学’,即是指一切受迫害、受限制的知识分子。所说的‘商’,即是指一切受迫害、受限制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中小资产阶级。所说的其他爱国人士,则主要地是指的开明绅士。现阶段的中国革命,即是由这些人们团结起来,组成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而又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革命。所谓劳动人民,是指一切体力劳动者(如工人、农民、手工业者等)以及和体力劳动者相近的、不剥削人而又受人剥削的脑力劳动者。”[4]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在政治上非常软弱的和动摇的阶级。但是他们中间的大多数,由于也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迫害和限制,他们又可以参加人民民主革命,或者对革命守中立。他们是人民大众的一部分,但不是人民大众的主体,也不是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4]
“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5]
因此,人民(人民大众)是有着严格的适用范围的,有主体和次体之分,人民的主体是:无产阶级即工人阶级、半无产阶级即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简称小资),并且主体不变。人民的次体在不同的时期是不同的,在旧中国(1840-1949年)的是:中产阶级左翼、民族资产阶级的大多数。在新中国毛泽东时代(1949-1976年)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5]
(二)人民的敌人及主要敌人
在阶级社会里,必然存在人民的对立面,即人民的敌人,有人民就必然有人民的敌人。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什么是阶级?列宁指出:“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这种关系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规定了的)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6] 有阶级的社会就是阶级社会。在阶级社会里,人民就是从事劳动的集团,人民的敌人就是“占有另一个集团(即人民)的劳动”(即劳动成果)的集团。这就是产生阶级斗争的根源,并且是不可调和的根源。
毛主席指出中国人民的敌人是: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2]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战争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7]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随时准备着和这些国民党人携手,组织坚固的民族统一战线,去反对全民族的最大敌人——日本帝国主义。”[8]
“为了正确地认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的矛盾应该首先弄清楚什么是人民,什么是敌人。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各个国家的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拿我国的情况来说,在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日本帝国主义、汉奸、亲日派都是人民的敌人。在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即官僚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都是人民的敌人;一切反对这些敌人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在现阶段,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一切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都是人民的敌人。”[5]
(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为什么列宁就没有停止呢?民主革命后,工人、贫下中农没有停止,他们要革命。而一部分党员却不想前进了,有些人后退了,反对革命了。为什么呢?作了大官了,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社会主义革命革到自己头上了,合作化时党内就有人反对,批资产阶级法权他们有反感。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走资派还在走。”[9]
(改革开放时期)“我们的国家,如果不建立社会主义经济,那会是一种什么状况呢?就会变成修正主义的国家,变成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会转化为资产阶级专政,而且会是反动的、法西斯式的专政。”[10] “修正主义上台,也就是资产阶级上台。”[11]
因此人民的敌人也是分国家分时期的,也分为主要敌人和次要敌人。
(三)怎样识别人民和人民的敌人?
调查研究、阶级分析、矛盾分析和实事求是。
毛主席指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12] 并根据自身的经验总结出调查的技术:“(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4)要定调查纲目;(5)要亲身出马;(6)要深入;(7)要自己做记录。”[12]
并揭示出:“认识的过程,第一步,是开始接触外界事情,属于感觉的阶段。第二步,是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13]
“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调查社会各阶级的生动情况。……有计划地抓住几个城市、几个乡村,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阶级分析的方法,作几次周密的调查,乃是了解情况的最基本的方法。”[12]
“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对于矛盾的各种不平衡情况的研究,对于主要的矛盾和非主要的矛盾、主要的矛盾方面和非主要的矛盾方面的研究,成为革命政党正确地决定其政治上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方针的重要方法之一,是一切共产党人都应当注意的。……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的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着我们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候,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14]
并对“实事求是”这个成语作了新的科学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5]
三、核心命题(即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
毛主义体系的几乎所有命题都是围绕核心命题(即根本宗旨)而展开的,这就是“为人民服务”,更确切地说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一)为人民服务的涵义
核心命题即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16]
为人民服务,主要是为工农兵服务,为他们谋利益,为此必须打倒人民的主要敌人。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涵义,也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15]
(二)为什么要为人民服务?
这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了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党人同其他无产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是: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7]
毛主席明确指出:
“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16]
“人民靠我们去组织。中国的反动分子,靠我们组织起人民去把他打倒。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18]
“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19]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看来,没有什么非阶级的、超阶级的政党。一切政党,都是具有阶级性的。党性,就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20]
“哪一个资产阶级的政党都说自己是全民的党,全民的国家。这是资产阶级的口号。孙中山和蒋介石也都是这样说的,美国反动派也说自己是全民的。日本也是如此,垄断资本说他自己代表全民。只有共产主义者从来不隐讳自己的观点,从来不说他代表全民。他代表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不代表资产阶级,甚至也不代表小资产阶级。他代表无产阶级,引导城市和农村的小资产阶级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21]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2]
那些只在口头上年复一年地说为人民服务,而在实际行动中死不悔改地复辟资本主义私有制,动用公检法来维护资本家利益,残酷地剥削、压迫、奴役、欺骗和镇压广大工人、农民和小资的政党,无论挂着怎样的共产党称号,都只不过是假共产党,伪共产党!
(三)怎样为人民服务?
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公有制、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在修正主义上台后学蔡锷造反。
即当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中,深受剥削、压迫、奴役、欺骗和镇压的时候,进行大范围的调查研究、阶级分析、矛盾分析和实事求是,提出正确的政治、军事和文化路线;团结、组织和领导人民,建立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军队,以武装斗争为主,群众运动、街头斗争和议会斗争为辅,建立革命根据地和统一战线,打倒反动派和侵略者,夺取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解放人民;然后消灭私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开展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打倒走资派,支援世界人民反帝反封建;当修正主义上台后,人民吃二次苦、受二茬罪时,就要学蔡锷造反,在新的社会条件下重建科学社会主义。
1、什么是阶级斗争?
列宁指出:“什么是阶级斗争?这就是一部分人反对另一部分人的斗争,无权的、被压迫的和劳动的群众反对特权的压迫者和寄生虫的斗争,雇工或无产者反对有产者或资产阶级的斗争。”[23]
毛主席指出:
“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的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24]
2、怎样进行阶级斗争?
(1)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持的方法才能解决
毛主席从哲学高度上指出:
“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持的方法才能解决。例如,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去解决;人民大众和封建制度的矛盾,用民主革命的方法去解决;殖民地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用民族革命战争的方法去解决;……共产党内部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14]
(2)工农兵运动
工人运动是以共产党人为首,通过秘密的、半公开的、公开的调查研究、宣传、办夜校、开合作社、成立俱乐部等方式团结工人中的先进分子和积极分子,然后秘密成立并领导工会(包括工人纠察队),团结更多的工人;当条件成熟时,就向资方提出提高工资、改善条件、开除恶工头、工贼等要求,一旦资方拒绝,就举行罢工,并力争得到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援,进而举行劳资谈判,同时坚持罢工,最后取得罢工胜利(或失败)而结束。毛主席指出:“(一)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益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在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大同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这是宗旨所在,希望劳工会诸君特别注意的。(二)组织上宜一依西洋工会组织,由代表会议产生相当名额之委员付与全权组织委员会执行会务。旧的行会式组织固然要不得,职员太多、分部太繁、权力太分也要不得。(三)工会是工人组织的,所以工人应该自己养活工会,更进则准备罢工基金和选举基金” [25]。并提出“哀兵必胜”[26]的策略。
农民运动和士兵运动亦然,只是方式方法有所不同。农民运动中,“组织起来,打倒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将农民组织在农会里,政治上打击地主,经济上打击地主,推翻土豪劣绅的封建统治——打倒都团,推翻地主武装,建立农民武装,推翻县官老爷衙门差役的政权,推翻祠堂族长的族权和城隍土地菩萨的神权以至丈夫的男权,普及政治宣传,农民诸禁(最禁得严的便是牌、赌、鸦片这三件),清匪,费苛捐,文化运动,合作社运动,修道路,修塘坝”[27]等等。士兵运动主要是在旧军队中团结先进分子搞兵变。
(3)群众路线、持久人民战争(详见四(三))
根本宗旨和目的是为了人民群众,因此必然实行“群众路线”,即“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28]。“只有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人民战争,才能够战胜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敌人。”[29]
(4)农村包围城市
毛主席英明地指出:“战争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是普遍地对的,不论在中国在外国,一概都是对的。……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30]
“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 [31],“中国革命的经验,建立农村根据地(核心是‘打土豪,分田地’和建立工农革命政府),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经验。”[32]
“上层建筑主要指政权和军队、警察、法院等国家机器,也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东西。上层建筑是保护经济基础的。所以首先要用暴力把国家机器这些主要的上层建筑夺取过来,加以粉碎。”[33]
所以只有暴力革命、武装斗争才能彻底打倒人民的主要敌人,才能在此基础上“消灭私有制”[17]。“农村包围城市”体现“避实击虚”、“避强击弱”的军事原则,符合“新旧制度更替从旧制度的薄弱地方开始是一般规律”[34]的规律。
(5)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
毛主席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总结出: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22]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35],“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36],“坚决地执行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治路线。”[37],“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38]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39]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党的路线正确就有一切,没有人可以有人,没有枪可以有枪,没有政权可以有政权。路线不正确,有了也可以丢掉。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40]
3、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1)怎样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马克思指出:“(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41]
毛主席指出: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选举自己的政府,向着帝国主义的走狗即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及代表这些阶级的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帮凶们实行专政,实行独裁,压迫这些人,只许他们规规矩矩,不许他们乱说乱动。如要乱说乱动,立即取缔,予以制裁。对于人民内部,则实行民主制度,人民有言论集会结社等项的自由权。选举权,只给人民,不给反动派。这两方面,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39]
“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39]
“自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府背叛祖国,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战争以来,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之中。幸赖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争取人民的权利,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得以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现在人民解放战争业已取得基本的胜利,全国大多数人民业已获得解放。在此基础之上,由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业已集会, 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宋庆龄、……为委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42]
4、消灭私有制,建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详见四(五)和四(六))
5、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详见四(九))
6、怎样打倒假共产党和官僚买办汉奸势力?(四(十)社会主义再革命理论)
毛主席明确指示:
“袁世凯当皇帝逼出了个蔡锷造反。如果中央出了军阀,出了修正主义,你们就可以造反。”[43]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这就是修正主义。修正主义是一种资产阶级思想。修正主义者抹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抹杀无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区别。他们所主张的,在实际上并不是社会主义路线,而是资本主义路线。”[44]
“从现在起以后要年年讲阶级斗争,月月讲,开大会讲,党代会要讲,开一次会要讲一次,以使我们有清醒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头脑。”[45]
“以阶级斗争为纲。”[46]“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47]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最重要经验是:革命能不能得到发展和胜利,取决于有没有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党。必须要有一个革命党。必须要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必须要有一个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革命党。必须要有一个善于把领导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起来的革命党。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善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革命党。只有这样的革命党,才能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才能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0]
因此重新建立马列毛主义革命党(例如: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义))是当代马列毛主义者的中心任务。
四、毛主义组成
毛主义的具体组成为:毛主义哲学(《矛盾论》、《实践论》、《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等)、毛主义党建学(《毛泽东选集》五卷)、毛主义军事学(《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毛泽东军事文选》(六卷)、《毛泽东军事文集》六卷)、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毛主义政治经济学、毛主义外交学、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再革命理论(《毛泽东选集》第五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思想万岁》、《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等)等十大部分。这里只作简介。
(一)毛主义哲学
引用原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主席普拉昌达的概括:
“1、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类认识的所有领域确立了矛盾法则为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和辩证法的基本法则。对矛盾普遍性和决定事物主要矛盾的过程和重要性的分析把对辩证法的理解提高了一个新的高度。确立矛盾基本法则对于明确地阐述革命的战略和战术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2、把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作为认识的来源,对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和对理论与实践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无可争辩地在认识论的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3、在同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对一分为二是辩证法的主要方面这一问题的深刻分析和应用,为革命者与修正主义作战提供了便利的锋利武器。
4、在同修正主义者的资产阶级思想‘生产力理论’和‘经济主义’〔这是基于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关系的形而上学与一点论的理解而产生的。〕的斗争中,对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在一定的具体环境下可以起决定作用的分析暴露了资产阶级的伪说。
5、使哲学走出图书馆和书斋变为不可战胜的武器的必要性以及实现这一过程的实践为使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奠定了基础。”[48]
(二)毛主义党建学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个最重要经验是:革命能不能得到发展和胜利,取决于有没有一个无产阶级的革命党。必须要有一个革命党。必须要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必须要有一个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革命党。必须要有一个善于把领导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起来的革命党。必须要有一个能够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善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革命党。只有这样的革命党,才能领导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才能取得民族民主革命的彻底胜利,才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20]
并强调“思想入党”,为此要进行“整风运动”,即“进行一个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实现“党就能够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统一地(不是完全统一地)大踏步地但又是稳步地前进了。”[49]
“整风的方法是批评和自我批评,摆事实,讲道理。整风的目的是把斗争方向引导到端正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水平,改正工作缺点,团结广大群众,孤立和分化资产阶级右派和一切反对社会主义的分子。……并把他们开除出去,借以纯洁党团组织。”[50]
“整风有四个阶段:放,反,改,学。就是一个大鸣大放,一个反击右派,一个整改,最后还有一个,学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风细雨,开点小组会,搞点批评和自我批评。”[51]
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革命党,公开活动。而在敌占区和国统区的革命党,则要“荫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52]
(三)毛主义军事学
首先确立了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无论是开始的红军,还是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解放军,毛主席都明确了这支军队是人民子弟兵的性质,是为以工农为主的人民利益而战斗的军队。“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53]
其次,“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54],坚持打“人民战争”——“承认只有主力兵团和地方兵团相结合,正规军和游击队、民兵相结合,武装群众和非武装群众相结合的人民战争,才能够战胜比自己强大许多倍的敌人。” [29],“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54],建立“革命根据地”[55],实现“农村包围城市”[32]。
再次,人民军队中实行“党指挥枪”[30]、“三大纪律八项注意”[56]、和“官兵一致”[57]、“士兵委员会”[58]、“党支部建在连队”[59]等军事民主。
然后,“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7],“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60]。战略上实行持久战;战术上实行速决战和歼灭战[54]。战略上实行避实击虚,避强击弱,以少胜多;战术上实行以实击虚,以强击弱,以多胜少。最为突出的是游击战十六字诀[7]和十大军事原则[60]。
1、“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2、“十大军事原则:
(1)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
(2)先取小城市、中等城市和广大乡村,后取大城市。
(3)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是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结果,往往需要反复多次才能最后地保守或夺取之。
(4)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在特殊情况下,则采用给敌以歼灭性打击的方法,即集中全力打敌正面及其一翼或两翼,求达歼灭其一部、击溃其另一部的目的,以便我军能够迅速转移兵力歼击他部敌军。力求避免打那种得不偿失的、或得失相当的消耗战。这样,在全体上,我们是劣势(就数量来说),但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战役上,我们是绝对的优势,这就保证了战役的胜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将在全体上转变为优势,直到歼灭一切敌人。
(5)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6)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
(7)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敌人。同时,注重阵地攻击战术,夺取敌人的据点和城市。
(8)在攻城问题上,一切敌人守备薄弱的据点和城市,坚决夺取之。一切敌人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环境又许可加以夺取的据点和城市,相机夺取之。一切敌人守备强固的据点和城市,则等候条件成熟时然后夺取之。
(9)以俘获敌人的全部武器和大部人员,补充自己。我军人力物力的来源,主要在前线。
(10)善于利用两个战役之间的间隙,休息和整训部队。休整的时间,一般地不要过长,尽可能不使敌人获得喘息的时间。”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不同于旧民主主义的关键就在于是无产阶级领导(通过毛主席领导的中共党)的资产阶级推翻官僚买办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统治的革命。因此“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并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上详细阐述:“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即后来的‘联合政府’[22])。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中国的经济,一定要走‘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路,决不能是‘少数人所得而私’,决不能让少数资本家少数地主‘操纵国民生计’,决不能建立欧美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决不能还是旧的半封建社会。”,“这样的经济,就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61] 也就是“建设新的领导权同时颠覆旧的领导权”。[62]
(五)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首先、从政治和军事上摧毁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的保护壳。因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0],“战争革命的中心任务和最高形式是武装夺取政权,是战争解决问题。”[30]
进行三年多的解放战争,尤其是“三大战役”,消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主力军队。将各个解放区连成一片。进军首府南京,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
其次、从经济上尤其是所有制上消灭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实现“消灭私有制”的共产党宗旨[17]。
建立全国性的无产阶级专政;开展“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三个大规模的运动”[63]:应邀出兵朝鲜,把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侵略者从鸭绿江赶回三八线,彻底粉碎美帝国主义企图颠覆朝鲜和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在农村通过先斗地主后实行全免费的分田地,彻底消灭封建主义私有制;消灭全国剩余的反动军队、特务、土匪、恶霸、黑帮、黄赌毒、偷骗抢等旧社会的黑恶势力;开展全国扫盲运动,使绝大多数人有了识字读文的基本能力。实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64],在城市实行“没收官僚资本”[65],以“赎买”,“公私合营”[66]方式消灭私营企业(这样做是为了减少阻力)。同时实现“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运动[67],枪决大贪官刘青山和张子善等。
(六)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就是在无产阶级专政下进行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称为共有制更好)的计划经济建设,其核心是建立并完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向前者过度),具体是进行社会主义的农业、工业、国防等建设。
1、在完成“三大改造”的基础上,建立以全民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委托国家经营的国营制)为主,集体所有制和少量个人所有制为辅的科学社会主义所有制。其中在农村通过“互助组”、“合作社”,最后建立“以队为基础,三级所有”的“人民公社”[68],使当时占大多数人口的农民阶级克服小农经济困境、走上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道路,并开始向全民所有制(具体是国营农场)和农村工业化的过渡。在人民公社集中巨量人力物力的巨大优势之下,“农业学大寨”[40],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和农田基本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城市主要进行工业建设,“工业学大庆”[40],以重工业为重点,兼顾轻工业和农业发展;平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布局。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新中国从只有“洋钉洋火”成为世界第六的工业大国。国防方面成功进行了“两弹一星”[69]建设,建立正规化海陆空军、第二炮兵(即火箭军)和民兵,为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坚强有力的保卫力量。
2、实行“五天八小时工作制”[70]和“免费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和分配工作”[71]这五免福利,保障了人民安居乐业;实行“鞍钢宪法”——实行民主管理,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的制度[72],保障了职工们管理企业的权利。
3、毛主席深刻指出:“最大的权利是管理国家。”“这里(指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作者注)讲到苏联劳动者享受的各种权利时,没有讲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 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人民自己必须管理上层建筑”。[73]
(七)毛主义政治经济学
同样引用原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主席普拉昌达的概括:
“1、在这一领域,对官僚资本主义性质的分析是一个重大发现。对被压迫民族中的官僚资本主义性质--垄断资本主义联合封建主义掠夺人民的代理人--的分析,一方面揭露了以新殖民主义面目出现的帝国主义的非人性的本质,另一方面也指明了被压迫民族革命的对象。只有通过摧毁官僚资本主义,没收他们的财产,才能把帝国主义从受压迫国家驱逐出去,建立社会主义的基础。这一结论的历史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
2、为社会主义时期经济的基本原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不是通过资产阶级的命令,而是通过发挥群众的主动性〔通过在群众中宣传正确的经济政策〕才能坚实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伴随着这一观点而提出了‘抓革命,促生产’和‘又红又专’的口号,这些口号的革命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
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下,通过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摧毁封建主义的基础,没收具有垄断性质的外国和国内的公司并以此限制、控制和引导对公共生活不具有控制力的私营资本主义,这些经济政策已被实践证明是合理的。”[48]
(八)毛主义外交学
1、“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74]
建立新中国后,立即废除包括“卖国条约”的一切“不平等条约”,逐步肃清帝国主义在华一切特权,有力地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2、根据国际形势的不同而制定不同的外交战略和策略。
开始是对苏联的“一边倒”[39],然后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5],再后来是“两个中间地带” [76]和“三个世界理论”[77]。始终不变的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以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78]。支持世界各国人民推翻反动政府的革命,领导第三世界人民反抗国际上的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形成美苏中这三大角的鼎立。
3、“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79]、“五十年内外到一百年内外,是世界上社会制度彻底变化的伟大时代,是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78]。
(九)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理论
毛主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要点,共六条:
“1、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对立统一的规律来观察社会主义社会。毛主席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社会主义社会中,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毛主席告诉我们:必须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才能使无产阶级专政日益巩固和加强,使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社会主义这个历史阶段中,还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结束。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阶级斗争,还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为了防止资本主义复辟,为了防止和平演变,必须把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
3、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在本质上,依然是政权问题,就是资产阶级要推翻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则要大力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我们对他们的关系绝对不是什么平等的关系,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关系,即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独裁或专政的关系,而不能是什么别的关系,例如所谓平等关系、被剥削阶级同剥削阶级的和平共处关系、仁义道德关系等等。
4、社会上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必然会反映到党内来。
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就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表人物。他们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我们要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充分注意识破睡在我们的身旁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充分揭露他们,批判他们,整倒他们,使他们不能翻天,把那些被他们篡夺了的权力坚决夺回到无产阶级手中。
5、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进行革命,最重要的,是要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只能是群众自己解放自己。要让群众在这个大革命运动中,自己教育自己。就是说,这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用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大民主的方法,自下而上地放手发动群众,同时,实行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大联合,实行革命群众、人民解放军和革命干部的革命三结合。
6、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的根本纲领是斗私,批修。无产阶级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也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改造世界。因此,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是要解决人们的世界观问题。要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批判修正主义,用无产阶级的思想去战胜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一切非无产阶级思想,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挖掉修正主义的根子。”[80]
(十)社会主义再革命理论(详见三(三)6)
参考文献:
[1] 李成瑞,《认真学习和实践毛泽东主义——在毛泽东诞辰119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修订稿)》,2013年。
[2] 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一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9页。
[3]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九四二年五月),《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855页。
[4] 毛泽东,《关于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问题》(一九四八年三月一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287,1288页。
[5]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七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4月第1版,第364页。
[6] 列宁,《伟大的创举》(1919年6月28日),《列宁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中文第二版,第13页。
[7]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83,222-228,204页。
[8]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一九三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250页。
[9] 毛泽东,《毛主席重要指示》(一九七五年十月——一九七六年一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487页。
[10]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六二年一月三十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24-25页。
[11]《列宁主义,还是社会帝国主义?——纪念伟大列宁诞生一百周年》两报一刊社论,《人民日报》,1976年4月22日;《<前十条>和<六十条>为什么能调动人的力量?》(一九六四年),《毛泽东思想万岁》(1961-1968年卷),武汉版,第205页。
[12]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一九三○年五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13, 109-110,116-118页。
[13] 毛泽东,《实践论》(一九三七年七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290-292,293页;
[14] 毛泽东,《矛盾论》(一九三七年八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317,326-327,336-337,311页。
[15]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一九四一年五月十九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801页。
[16]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004-1006页。
[17]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八四八年),《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285-286,307页。
[18]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三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131页。
[19]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三十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379页。
[20] 中共中央,《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于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一九六三年三月三十日来信的复信》(一九六三年六月十四日),《人民日报》(一九六三年六月十七日),《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人民出版社,1965年3月。
[21] 毛泽东,《1961年1月6日同日共中央代表团的谈话》,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 12 月,第183页。
[22]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031,1094页。
[23] 列宁,《告贫苦农民》(1903年3月),《列宁全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中文第二版,第169页。
[24] 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491页。
[25] 毛泽东,《所希望于劳工会的》(一九二一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中央文献研究室,一九九三年六月,第6页。
[2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12月,第110页。
[27]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九二七年三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22-42页。
[28] 毛泽东,《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九四三年六月一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899页。
[29]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日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983页。
[30] 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六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547,541页。
[31]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426页。
[32] 毛泽东,《我们党的—些历史经验》(一九五六年九月二十五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版,1977年4月第1版,第307页。
[33] 毛泽东,《同澳共总书记夏基的谈话》〔一九五九年十月二十六日〕,《毛泽东选集》第六卷,静火二〇〇九年六月四日,第155页。
[34] 赵光武,《新旧制度更替从旧制度的薄弱地方开始是一般规律》,《当代思潮》,2002年03期。
[35] 毛泽东,《关于情况的通报》(一九四八年三月二十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298页。
[36] 毛泽东,《增强党的团结,继承党的传统》(一九五六年八月三十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版,1977年4月第1版,第295页。
[37] 毛泽东,《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五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版,1991年6月第2版,第745页。
[38] 毛泽东,《论政策》(一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版,1991年6月第2版,第763页。
[39]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一九四九年六月三十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版,1991年6月第2版,第1480,1475,1478,1472,1473页。
[40] 毛泽东,《在外地巡视期间同沿途各地负责人谈话纪要》(一九七一年八月——九月),《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242,248页。
[41] 《马克思致约.魏德迈》(1852年3月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中共中央著作编译局,1994年8月,第547页。
[42] 毛泽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日报》(一九四九年十月二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一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14-15页。
[43] 毛泽东,《路过济南在火车上听取汇报时的指示》(一九六五年十一月),《毛泽东思想万岁》(1961-1968年卷),武汉版,第243页。
[44]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二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版,1977年4月第1版,第417-418页。
[45] 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四日上午怀仁堂),《毛泽东思想万岁》(1961-1968年卷),武汉版,第35页。
[46] 毛泽东,《对中央关于农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意见稿的批语》(一九六六年十二月十五日)注释(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二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175页。
[47] 《解放军报》社论(一九六六年五月四日)。
[48] 原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主席普拉昌达:《论毛主义》。
[49] 毛泽东,《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七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版,1991年6月第2版,第1108页。
[50]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版,1977年4月第1版,第328页。
[51] 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一九五七年十月十三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版,1977年4月第1版,第487页。
[52]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九三九年十二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版,1991年6月第2版,第636页。
[53] 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一九二九年十二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版,1991年6月第2版,第86页。
[54] 毛泽东,《论持久战》(一九三八年五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477,480页。
[55]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九二八年十月五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53页。
[56]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241页。
[57] 毛泽东,《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一九三七年七月二十三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346页。
[58]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一九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59页。
[59] 毛泽东,《对山东军事工作的意见》(一九三九年十二月六日),《毛泽东军事文选》第2卷,总参谋部出版部,1961年,外文出版社,1963年。
[60]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九四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247, 1258页。
[61]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一九四○年一月),《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662-711页。
[62] 老田,《土地革命与新民主主义政治领导权建设:人民军队为什么会战无不胜?》,红歌会网,2020-0801。
[63] 毛泽东,《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一九五一年十月二十三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版,1977年4月第1版,第48页。
[64] 毛泽东,《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九五三年八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版,1977年4月第1版,第89页。
[65] 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一九四七年十月十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238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一九四九年一月十四日),同上第1389页。
[66] 毛泽东,《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之路》(一九五三年九月七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版,1977年4月第1版,第99页。
[67] 毛泽东,《关于“三反”、“五反”的斗争》(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一九五二年三月),《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版,1977年4月第1版,第53-58页。
[68] 毛泽东,《关于人民公社的构想》(一九五八年),《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317页;《在郑州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九年二月二十七日),同上第八册,第69,72页;《党内通信》(一九五九年三月十七日),同上第八册,第110页;《对上海会议纪要修正稿的批语和修改》(一九五九年四月),同上第八册,第184-185页;《十年总结》(一九六○年六月十八日),同上第九册,第214页;《对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的批语和修改》(一九六○年十一月三日),同上第九册,第336页;《中央转发甘肃省委关于贯彻中央紧急指示信的第四次报告的批语》(一九六○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同上第九册,第365页;《关于解决农村基本核算单位问题给中央常委等的信》(一九六一年九月二十九日),同上第九册,第565页。
[6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5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 12 月,第167,349,418,421,473页。
[70] 毛泽东,《对<郑州会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的修改和信件》(一九五八年十一月十日、十二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七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516-517页。
[71] 毛泽东,《对北京市委关于中小学生费用负担情况的报告的批语》(一九五二年六月十四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三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471-472页;《为印发<张鲁传>写的批语》(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七日、十日),同上第七册,第627页。
[72] 毛泽东,《中央转发鞍山市委关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报告的批语》(一九六○年三月二十二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九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90页。
[7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 12 月,第266,267页。
[7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年 12 月,第100页。
[75] 毛泽东,《原子弹吓不倒中国人民》(一九五五年一月二十八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版,1977年4月第1版,第136页;《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五日),同上第323页。
[76] 毛泽东,《接见桑给巴尔专家米.姆.阿里夫妇的谈话》(一九六四年六月十八日),《毛泽东思想万岁》(1961-1968年卷),武汉版,第127页;《接见日本社会党人士佐佐木更三、黑田寿男、细迫兼光等的谈话》(一九六四年七月十日),同上第139页。
[77] 毛泽东,《关于划分三个世界的谈话——会见卡翁达、布迈丁、尼雷尔时的谈话内容纪要》〔一九七四年二月、三月〕,《毛泽东选集》第7卷,净火版,二〇一○年六月四日,二〇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78] 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一九六二年一月三十日),《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十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第35,32页。
[79] 毛泽东,《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一九四六年八月六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195页;《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版,1977年4月第1版,第499-500页。。
[80] 《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50周年》(一九六七年十一月六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