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生为何晓梦就会梦蝶?老子的“道”究竟是什么东西?知识分子为何总想“归园田居”?——《简明中国哲学史》笔记记录

1 个赞

1 前言总结:
道家学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学派,一方面它代表了落后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想要倒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早期奴隶制时代;但另外一方面又10分的清楚这又是不可能的,因此并不赞同孔丘激进的复辟奴隶制的行为,再加之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因此还有一些进步的方面。于是不同学派吸收了道家的思想的不同面。进步的法家吸收了辩证法,并以此为指导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革;中小地主、破产的一些小资产阶级和小剥削者看中了一男一女一牛的归隐田园生活,想要到不用斗争的桃花源里,过自己寄生剥削的生活(这种思潮在今天格外流行,李子柒的爆火就是这一思潮的反应);而反动儒狗则对于里面愚民的唯心主义思想十分欢喜,并在最后逐渐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学说中。后来朱熹等人的所谓理在气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吸收了道家学术中的糟粕部分的结果。

2 关于道家著作《道德经》,以及不同的人是怎么样看待“道”这个概念的:
① 所谓道,就是绝对精神,也就是天,所谓天道。抽象的讲,道就是某种规律,在古代道家哪里 则是指天的规律,是神的规律、意志。实际上这种思想也就反映了道家希望倒退回奴隶制的政治主张,渴望有这样一个奴隶主的神,以自己的意志(即奴隶主的意志)演化出来一个美好的世界(即奴隶制世界)。
然而法家地主对“道”有不一样的见解。法家地主阶级认为道不是神格化的东西,不是什么上天受命于人的东西, 而是唯物的客观的东西。比如柳宗元等就认为其是自然的客观规律,在他的哲学主张上即“文以名道”。就是文章要说明道理,讲述的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道、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的道----这实际上就反应了法家的功利主义思想。而与之相反的就是韩愈的“文以载道”,也就是以儒教为前提,文章是用来证明儒教之道理等等,这一点同于西方反动的经院哲学,经院哲学写文章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韩愈的文以载道,也就是说写文章就是为了证明儒教道理正确性。
② 所谓德,则是指奴隶主阶级的品行,是神秘主义化的天的意志,是奴隶主阶级才具有的品质(复习:孔丘对儒教的发展,从天德到仁德的演变)。
由此可知,老冉的书叫《道德经》,是因为反应他没落奴隶主的思想,而且在最后还是走到神秘主义的神、上天意志上去。所以他的思想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切都是绝对精神规定的)的,因此辩证法思想得不到发展,最后又回到形而上学去,这是他的一大局限。【老冉认为孔丘这种奴隶主强硬派走不通,要唱新调子,希望改革奴隶制走下去。这一套其实和和黑格尔一样----黑格尔知道封建主义发展不下去,资本主义必然来到,但又想要保留封建制度。因此他代表的是软弱的资产阶级,是“从容克中来,到容克中去”的那批人。他们的政治主张就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停在现在这个阶段就可以了,不应该再发展下去了。因此黑格尔认为认为普鲁士这种不彻底、半封建的资本主义就是绝对精神的顶端,是最为完美的制度。从这一点来说,和老子所讲的回到小国寡民状态的奴隶制社会是一样的,只不过老子的理想社会是小国寡民的努力值,而黑格尔的则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普鲁士。】

3 老冉的世界观,
老子认为“道”作为宇宙的本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老子所谈的“道”不是物质实体,而是“虚无“,是超时空的绝对精神。老子认为“道”是“先天地生气是“可以为天下母”的。即是说,天地万物是由“道“产生的,可见“道”就是“无”。“无”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所谓“无名,天地之始”,也是这个意思。老子的“道”既是“虚无",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 的形而上的本体,这是超空间的。又由于这一形而上的 “道“是永恒不变的,故它是最长久。因此,“道”又是超时间的。时间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这超越时空的“道”就不是物质,而是被他认为产生物质的绝对精神。
因此,在老冉看来,“道”和“物”的关系是“道“在 “物“先----这也是为什么理学家又叫道学家。后世的儒教徒把道教的一套融入儒教,吸收其神秘主义元素,因此在反动性和反动的方面上与道照有一定相似性。类似朱熹也说理在气先,未有天地万物之前就有理,不管怎么变都体现出三纲五常(黑格尔和毕达哥拉斯学派点了个赞)。这样说来,物质的东西是由精神性的“道”所派生。这是认为精神是第一 性,物质是第二性。由于老子又把“道”说成是客观的独 立存在,所以老子哲学还是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ps:天网恢恢不是比喻,而是宿命论观点。不过老子一 般不强词天命,而是把天道归结到“无为“这一精神本体 的作用。即是说,他是用无为而无不为这个绝对精神 “道”来代替有意志的上帝。但他这个“道“实际上是和天 命论相通,其本身就是一种永恒的“天命”。所以老子的天道观,虽然 一般不强调人格神的上帝,但实际上是一种形而上学的 永恒的天命论。
至于说“道法自然”并不是说“道“要受自然界 物质世界的支配,而是认为“道“本来如此,是自自然然的意思。亦即是说,“道”之上再没有别的东西,它就是第一性的精神本体。当时社会正发生巨大变革,老子从他的亲身经历中看到阶级斗争情况是“高下相倾“,使他 认识到阶级地位不是固定不变的。“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这是由种族奴隶制向封建制变革的过程中,被压迫阶级对压迫阶级的斗争,进步阶级对反 动阶级的斗争,以及统治阶级之间的斗争在老子思想中的反映。

4 道家的朴素辩证法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还充满了对立的概念(福兮祸之所依,祸兮福之所伏)。这是看出事物总是向着它的对立面转化的客观规律,是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应用到军事战略战术方面时,他提出“柔弱胜刚强”,因此他提出“以奇用 兵飞用出奇制胜来打败敌人。老子这些思想与春秋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脏的见解是比较接近的。
但是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存在着根本的缺陷,由于 他是站在没落阶级立场,他虽然承认事物有对立面、有 矛盾,并且会向相反方面转化。可是他对事物的归趋,以 为总是由“有“复归于“无“,由“动“复归于“静"的,并把这种归趋说成是万物之“常"。他把矛盾运动看成是相对的,而统一、静止却是绝对的。并把运动看成是循环往复过程,最后终归静止状态。这样,终于落入形而上学循环论的泥坑,把矛盾中途消解了。其所以如此,是和他站在反动立场并坚持以“无”为本体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分不开的。
老冉虽然有辩证思想,但是他坚持奴隶主立场,因此。最后只能归于形而上学。其在发展观上和儒教对立,但在思想上和儒教相似–道家也鼓吹天才论, 否认实践对认识的作用,主张“不出户,知天下”。这一套实际上是奴隶主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会干,又要证明自己有统治的资格能力,所以鼓吹天才论,宣扬奴隶主什么也不干也什么都懂的反动论调。

5 老子的政治思想
老冉主张所谓“无为而治”,并把“小国寡民”作为理想的社会图景,其实是要恢复闭塞的、落后 的奴隶制社会,使社会向后倒退。实际上它的无为而治,是指老百姓要别问别动,无知无欲,类似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非礼勿听”。他要“常使民无知无欲“,安受剥削和奴役,这就是“无为而治”的反动实质所在。老子又讲“将欲夺之,必固与之“。他表面讲“不争”,甚至可以给你一点甜头,实际上要把你的一切夺取过去。【“帝王心术”:老子表面帮助别人、无私一点,是为了获取更多。】
如上所述:老子的思想影响,对不同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的人有不同的反应。秦汉以后,对道家和老子思想,由于政治立场不同,各人所作的理解也往往不一样。韩非对《老子》书中的“道”作了批判和改造,并吸取其中带有辩证因素的合理内核,使它能够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服务。

6 庄周对于道家思想在反动方面的发展:
庄周认为“道”是宇宙本体,是永恒存在的,谁也不知道它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终结;它造出了鬼神和上帝,生出了苍天和大地,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这和老子所 说“道”的涵义基本一致。
不过庄周也有和老子不同的地方。他所谓“道”指 的是人们的主体精神----也就是说他的哲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的。他认为人只要自以为精神上得 “道“,就可以与“道”同体。即是说,“我”就是“道”,“道” 就是“我”,实质上“道”就是人的主体精神。所以他说: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所谓世界只是人们主体观念的产物,是主观观念的世界。定论:庄周的哲学是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
庄子对物质世界和一般世俗的人感到讨厌。 他和老子一样,都是反映当时的没落奴隶主思想,但比老子更加消极。因此他要把自己寄托在超出形骸之外的精神活动中,要“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样一来必然得出人的精神是不死的、灵魂是不灭的结论。他是用薪尽火传来比喻的:用柴比喻人的形体用火比喻人的精神,形体虽会死亡,但精神、灵魂是永远传续下去。【实际上薪火相传一开始本意是表示唯心主义观点,是灵魂不灭。由此可见,薪火相传这个词语和墨守成规一样,在当代已经偏离了它原本的含义。在今天薪火相传已经是一个褒义的正面的词汇了不过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当这个词刚刚诞生出来的时候是反动的。】庄周在形神关系上坚持神不灭观点,正是他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的必然归结。
今天的小资产阶级中上层和一些破产小资产阶级接触庄周的思想更多,庄周的认识论和他的世界观相适应,是从相对主义走向虚无主义和不可知论。可以说庄周是把辩证法变成坏的东西了。从他的哲学观点来说,大的可以是小的,坏的可以说对的。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相对主义,是把辩证法变成了不可知论。而就像列宁说的,辩证法可以从相对主义走向诡辩论。
庄周的世界观既然否定客观的物质世界,所以他不承认生与死、大与小以及古与今等等的区分,也不承认有 正确和错误的是非标准。他说:“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你说你有理,我说我有理,根本否认有客观真理。他认为人类认识是不可靠的,真理是不可知的。 因此他反对追求知识,说什么“吾生也有涯 ,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列宁所指出:“把相对主义作为认识论的基础, 就必然使自己不是陷入绝对怀疑论、不可知论和诡辩,就是陷入主观主义。”庄周哲学在世界观上是否定物质世界;在认识论上是否定有客观真理;与此相联系,在政治论上是企图毁灭社会制度而归于所谓“至德之世”。这是比老子“小国寡 民”更为原始的社会,是“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同乎无知”,“同乎无欲”【也就是纳粹中国所鼓吹的回到树上去】,即人类和禽兽同住在一起、与万物同聚在一块,成为人兽不分,人与物没有区别, 大家都是没有知识也没有欲望的浑沌世界。
从庄周看来,社会上的人有了文化知识,才会引 起互相争夺,所以社会上要做到没有圣贤才智的人,大盗才能肃清。【这里也就是成语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来源。有的人会把这个成语错误理解认为是只有像孔丘这样子的所谓圣人死光了天下才会太平,实际上是错误的。】要把计算容量的升斗砍破;把计算重量的秤杆折断,这样把计算标准都不要了,一般人民就不会去争多论少。这表面看来象是提出防止社会争端的方法,其实这是老子愚民政策的继续。他要人民“愚而朴”来保持所谓“真性”,就是要让人民无识无知,使他们 不会起来斗争和反抗。庄周社会政治思想的阶级本质,在这一点上就充分暴露了出来。
庄周的政治思想,比老子更加倒退。他否定一切文化知识,反对生产技术的进步。甚至主张退回到和禽兽一起生活的人。他们鼓吹这种东西不是因为真的想这样生活不,而是因为生产力发展,阶级斗争中经验越来越丰富,奴隶主统治不下去了,所以他们想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就想要到退回无知无识的“原始时代”,归根结底是要维护反动统治。这就是道家的反动之处。
道家思想在今天在小资产阶级中十分流行,这和今天的“隐居”也是一样的。因为那些濒临破产的剥削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怕斗争不敢斗争,又想要过剥削阶级生活,因此十分倾向于道教,想要倒退回到没有阶级斗争的时代。这种思想归根结底是在号召人民放弃斗争。【李子柒火也是因为如此,他所宣传的种种东西正好就恰合了资产阶级的这种统治需求】。这就符合反动资产阶级的理想:到没有阶级斗争的地方做一个剥削阶级(但从反面来讲,庄周提出这种哲学思潮,也可以说庄周在某种程度上认识到了奴隶制为什么灭亡)。【对此也可以看出在社会上所流行的一些像什么“主观利己客观利他”论调的真面目。“主观利己客观利他”这种论调,结合起来“无为而无不为”的观点可以看出,实际上是鼓吹道教的那套暂时落后反而占先的理论,是不关心自己反而自己获利,给别人利益自己反而得到更多。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本质。是奴隶主阶级惯用手段。】
这套处事哲学在现在也很流行。比如刘少奇也喜欢这套,他说:“办大家的事情,是占人点便宜好,还是吃点亏好?我看宁愿吃点亏。人家不干的,你干,这不是吃了亏了吗?要宁愿吃这个亏,这叫吃小亏,占大便宜。一心一意工作,可能人家一时不了解,但10年20年会看清楚。相反,整天想到个人,最后是没有个人利益,占小便宜,吃大亏。”【他的意思就是要复辟资本主义,先要把自己装扮成一副好人面孔,以便以后一举夺权。】刘少奇的女儿也暴露:他以前对我的教育,表面上也让我学习毛选,但实际上是叫我“吃小亏,占大便宜”,“丢了芝麻,拣了西瓜”,“你想得的,反而得不到;不想得的反而得到了”

7法家对于道教思想的改造。
法家曾经改造“无为”思想。有许多人曾经错误的认为韩非说过无为而治的话题,汉文帝汉景帝也搞黄老之治,走的是道家的路线,实际上这是根本错误的。韩非说:“法令一明,君主就不需要多操劳,下面臣子百姓战战兢兢,就可无为了”。从他的观点来看,完全是出于法家地主阶级的立场,要求君主要实行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政策,使得国家完全被纳入法治的轨道,这样子就不会像以前一样陷于混乱,君主就可以闲下来了。魏征也说选贤举能就能垂拱而治等等,他在观点上和韩非是类似的。
汉初这种改造过的“无为”更为流行,汉文帝汉景帝也是这样,他们所谓的文景之治并非是什么道家政策。而是实际上的法家政策,因为经过连年征战,劳动群众困苦不堪需要休养生息,这个时候减轻徭役减少剥削,实际上是有利于生产发展的,也就符合了当时新兴的法家地主阶级发展生产力的需求,是符合他们的阶级利益的。现在很多人鼓吹文景之治是无为而治,实际上是犯了历史唯心主义的错误,没有认识到两条路线斗争在中国历史上的本质,而是陷入了肤浅的表象之中。而纳粹中国鼓吹这一点也是在抹杀中国古代的阶级斗争历史,是服务于他们宣扬历史唯心主义、维护反动统治的目的的。

书中把道德经的作者叫做老子,应该是因为不确定到底是不是老聃吧

这里指的大盗应该说的是劳动人民里的反抗者吧

1 个赞

而且道家还主张说要让人民“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让人民的精神变得空虚,生理上的需求能够得到充足的保障。实际上就是和现在资产阶级所谓的奶头乐一样,用高油高盐高糖的食品饮品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用色情和反动游戏让人们不思革命,这样他们认为就能万事大吉了

1 个赞

有可能是,之前我不知道老子是否是老冉还有争论,学到了。

有可能是的,之前我不知道老子是否是老冉还有争论,所以默认是同一个人了,学到了。

所以道家归根结底是服务于统治阶级,尤其是反动的奴隶主阶级的学说,在愚弄劳动人民这一点上是极其反动的(虽然进步的法家地主阶级出于其剥削阶级本性也会实行类似的政策,不过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很多人鼓吹道家是“法自然”,是“与世无争”,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道家是很会帝王心术那一套勾心斗角的东西的。

1 个赞

应该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