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享受还是艰辛磨炼——《幸福和享受》《艰苦和磨炼》(出自《在革命的烈火中》)读后感

看了《在革命的烈火中》的三篇,是《“针尖不要刺错了对象”》《幸福和享受》《艰苦和磨炼》。主要是后面两篇给了自己比较大的震撼。
《幸福和享受》中一开头就说到““闪光的并不都是金子”,享受并不都是幸福。
然而有些青年朋友却常常把“幸福”和“享受”看作同义語。他們向往幸福,于是就拚命追求享受。当享受的欲望不能得到滿足的时候,就覚得自己生活中失去了幸福,于是苦悶、懊丧、消沉。”
享受都是为了个人的,所以可能在享受中得到一时的幸福,但是这些也只不过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就比如说淫乐吧,看B站上的各种低级趣味的视频、打游戏、听虚拟歌姬的歌曲等,都只是为了满足自己一时资产阶级思想的享受,每每都是在下决心要去玩的时候爽达到了巅峰,而玩完之后只剩空虚,正是因为“享受的欲望不能得到滿足”。同样,在思想斗争的时候,旧思想也是要大叫大嚷“失去了幸福”的。可是他们却看不见真正的幸福在斗争之后才能取得。

这下面的事例,也非常典型,摘出来给大家看一看:“有一次我到大东南烟厂去, 汪繼芳同志告訴我, 有一个青年工人經常在宿舍里无缘无故地大吵大闹,击床蹬地, 当别人問他什么缘故时, 他就消極地說:“袋袋里没有钞票,身边没有女朋友,做人有啥意思呢?”
很显然, 这位青年是把享受当作唯一的幸福的, “享受”的内容就是“钞票”和“女朋友”。这种观点在一部分人中恐怕是相当普逼的。——然而我又要問一句:有了鈔票和女朋友难道就算的有了幸福了么? 不, 钞票会用光的, 用光了还要想用, 就可能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弄钱;由于花钱上的不良习惯,还会引起同志們的不滿,受到批評。把爱情仅当作个人的享受, 那在自己不能滿足对方享受, 或对方不能滿足自己的享受的时候,爱情就会破裂,接着是痛苦和磨折。从享受出发而追求幸福的人,最后的收获必然是痛苦, 这在新社会中几乎已經成了一种規律,可是还有不少青年人不了解这一点。”
显而易见,这种追求个人享受的风气,在资本主义社会下更是普遍地弥漫着。我想,现在会有人觉得革命就是为了自己之后能够摆资历、享好处,也会有人觉得现在的睡懒觉、搞女人、吃穿淫乐就是自己追逐的东西。曾有人说“总不能打一辈子光棍吧!”正体现着他只追求个人的享受,只想着要女朋友来满足自己的要求,却不知道这样只会走向腐化的道路并痛苦,不知道党是大家庭。真正的感情是在共同的革命实践基础上才能发展出来的。如果只是为了自己享受,那么就不可能真正去考虑伴侣的想法,帮助对方的世界观进步。只有在为了别人而付出,为了革命而做贡献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属于千百万人”的幸福。

“一个十九岁的青年工人巫帕格給我看了一組詩,有一首短詩我覚得非常好:

吃和睡,
是猪的生活;
难道加上玩和穿,
就能算是人的生活?

人的生活和猪的生活的界限, 并不是人比猪享受得更多一些, 而是人会劳动;”
这一首诗写得非常好。吃大鱼大肉龙肝凤髓、住别墅、穿时髦漂亮的衣服、在淫乐中一掷千金、随意玩弄女人……这些都不能带来可以称为人的幸福的那种幸福。这种是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他们的世界观称享受这些便是幸福。但是,再光鲜亮丽的资产阶级,也不过是如同猪猡一般的寄生虫。只有投身于革命中,为此抛弃自己个人的享受,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艰苦和磨炼》中“意志薄弱的人一遇到暂时的困难、挫折或不正当的引誘,就沉不住气了,为自己打算的自私自利的念头占了上风,他就可能动搖、失敗,甚至堕落,或者成为滿足于在小圈子里苟安的庸俗的市侩。但經过艰苦奋斗磨炼的人, 一切困难和挫折都动摇不了他为社会主义事业而斗爭的决心,任何引誘都不能侵蝕他的灵魂,他就一定能够用艰苦的劳动使自己青春發光。,因为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援重点建設时,被比较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动搖了决心,甚至开了小差;因为沒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在物资供应比较紧张的时候,被某些敌对思想侵蝕了,对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怀疑;因为沒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在个人享受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生出了偷窃和腐化的坏念头;因为沒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当有了一个小家庭后就沉溺在小圈子里, 渐渐在精神上离开了集体;因为沒有艰苦奋斗的精神,遇到繁重的任务时就会控制不住地浮起逃避的思想。……这类事情,生活中不是經常遇到么? 而結果,不但是損害了集体利益,同样的損害了自己,使自己变成落后于生活的庸人,有的就因此毁灭了自己的青春。可是, 这还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考验呵!
过分的享受会使一个人变得軟弱无力,正如过分的飲酒会使一个人醉倒。”
在安逸享乐的生活中,只会养出温室里的娇花,长不出能够迎风挺立的青松。上面一段写的,也正是我们所面对的问题。我们正在学习的,便是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些思想斗争和困难,不过日常生活中的考验,当真正的困难摆在眼前,就需要之前磨炼出坚强意志来斗争了。怎么才能真的做到“能顶,要顶”?怎么才能在平时坚持无私的、坚强的思想?这是我们一直要面对的问题。安于“小圈子”,因一时挫折而难搞、赌气、对抗,(甚至很多时候是自己做错了,自己不愿意抛弃私利)正是在精神上远离了集体。正如后文所说的,只要能够明白自己生活的意义是什么,能够坚定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也会对暂时的困难抱有信心,认为它们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什么是青春呢?满心只会淫乐享受、只顾自己的人,即使再年轻,他的思想也是进入了暮年,越养越老。流水不腐。只有斗争才是有生命的,只有积极斗争、不断坚持,才能使自己一直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作为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去蓬勃地创造一个新世界。
“如果你能不去追求日以繼夜的狂舞,不去贪图大吃大喝的宴席,不去羡慕打扮上的时髦,不去留恋冬晨热烘烘的被窝,不去向往平静安逸的生活,不去幻想个人的地位名誉。……从你懂得生活的意义的时候开始,就在这一切问题上严格地要求自己,磨炼自己,决不为它們而分散自己的思想, 把自己的精力全心全意地貫注在人民的幸福和自己的劳动上,那么,你也一定能够以同样的精神战胜未来生活道路上的各种困难, 抵抗住资产阶级思想的袭击,使自己成为一个不虚度青春的人。
祖国给予我們青年的任务是伟大的, 只有坚强的双肩才能担负它;未来的道路是艰巨的,只有不怕疲劳的双脚才能走完它。
青春是宝贵的。可以在懒散和游逛中消耗掉自己的青春, 也可以在艰苦奋斗的磨炼中永远保持住自己的青春。走哪一条路? 我毫不怀疑大家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10 个赞

在这里我也附上一点我的摘抄和感想

幸福和享受

把爱情仅当作个人的享受,那在自己不能满足对方享受,或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享受的时候,爱情就会破裂,接着是痛苦和磨折。从享受出发而追求幸福的人,最后的收获必然是痛苦。

最大的幸福决不在享受!只有当一个人的生活,真正是为人类创造幸福的时候,他才会有自己的幸福,他的精神才会被幸福的感觉所渗透,才会从内心体验到生活全部的意义和它的美好。也只有在当你感到自己对人民有所贡献的时候,你才能够无愧地享受爱情和物质带来的愉快。

自私的人是得不到持久的爱情的,只有热爱祖国、热爱共产主义事业的人,才能永久地和紧紧和爱人拥抱。

对于我来说也很有启发意义,自己总是认为在享受中才能获得幸福,但是追求享受的贪婪不会有尽头,之前对别人予取予求的时候,从来不知魇足,那时候也根本没有什么快乐,真正的快乐应该是在为别人付出的过程中获得的。不会爱自己爱人的人,就不会爱自己的同志。因为要真正爱一个人,就应该为对方不求回报地付出,这和为同志牺牲是一致的。

艰苦和磨练

刀,要不断磨炼才能锋利;人,要不断锻炼才能坚强。一把很好的刀不去磨他,就会在潮湿的空气中逐渐生锈;一个优秀的青年不经常磨炼自己,就会在旧意识的袭击下逐渐变质。

过分的享受会使一个人变得软弱无力,正如过分的饮酒会使一个人醉倒。温室里只能培养出供人观赏的花枝,决不能培养出挺立山巅不怕霜雪的苍松。

如果你能不去追求日以继夜的狂舞,不去贪图大吃大喝的宴席,不去羡慕打扮上的时髦,不去留恋冬晨热烘烘的被窝,不去向往平静安逸的生活,不去幻想个人的地位名誉。……从你懂得生活的意义的时候开始,就在这一切问题上严格地要求自己,磨炼自己,决不为它们而分散自己的思想,把自己的精力全心全意地贯注在人民的幸福和自己的劳动上,那么,你也一定能够以同样的精神战胜未来生活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抵抗住资产阶级思想的袭击,使自己成为一个不虚度青春的人。

不愿意吃苦而在安逸生活中消磨斗志,就会使得自己的青春被浪费,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增长。革命导师都是在艰苦的学习和工作中增长能力而成长的。列宁在紧张的革命工作之余学习了多国语言。同时,自己不学习往往是因为不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感到革命工作迫切需要自己去掌握知识,没有革命理想。以前在学校投机的时候,自己有目标,并且付出努力持之以恒地做,才有一些继承自旧社会的知识。但在大学里安逸下来,丧失了生活的目标,觉得一切到头了,就连在旧社会里都成为一个无能的人。而当时那种为了个人目的的努力,总不能长久,也不是全力,当时往往为游戏、漫画分散注意力。而把自己的精力全心全意地贯注在人民的幸福和自己的劳动上,为了无产阶级解放这个目标而付出精力,才能是真正长久的。伟大的精力是为了伟大的目的产生的。

6 个赞

感谢分享。我在和一位朋友讨论的时候,谈及到个人发展和革命能不能兼得的时候,我的态度是不能,但是我不知道该如何说服他。我认为我也同样需要去看看这本书。

感觉这个问题不能抽象地说,要具体地谈,具体说说是什么“个人发展”。比如如果“个人发展”是指考试拿高分搞学业投机,或者学习资产阶级艺术制作能力等等,那就是与革命矛盾的,是不可能兼得的。但是对于一些可以服务于革命工作的需要(比如制作视频、撰写政治评论)或者健康一些的娱乐(比如打球、下象棋),那也不是不能发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革命的发展是核心,如果个人爱好妨碍了为革命服务,那就要抛弃,不能把个人爱好放到与革命的需要同等甚至更高的地位。比如列宁很喜欢下象棋,但是建立苏俄后,工作越来越忙,再下象棋就会妨碍工作,于是他就把象棋抛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