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决定性条件,而外因是加速或减缓事物变化的辅助条件。外因,能对作为决定性条件的内因产生影响,才能驱动事物的变化。
比如说,罗马共和国变成了罗马帝国,作为一个服务于奴隶主镇压奴隶的斗争与反抗的需要的暴力机器,且它因为斯巴达克起义而趋于衰弱了,对于奴隶的镇压能力变弱了,这是内因。这决定了罗马共和国向着更反动、镇压能力更强大的罗马帝国转变。
奴隶主阶级的内部斗争,外省奴隶主与元老院的权力争夺,是外因。他们对于权力的争夺、内部斗争使得罗马共和国这个暴力机器越来越弱,无法再继续服务于奴隶主镇压奴隶的需求,加速了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这正是外因对内因有影响而驱动着事物的变化。
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而且内因指的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指的是一事物和他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你这个理解完全不对啊。
也就是说,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差异性)是这一事物发生变化的根据,这一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与相互的影响是它发生变化的前提条件。
罗马共和国变成罗马帝国。
罗马共和国内部奴隶主与奴隶是根本对立的两大阶级,他们之间有着巨大的矛盾,这是变化的内因。
罗马共和国征服了其它民族地区,将它们也归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而那些被征服地区上的奴隶主希望参与进罗马共和国的政权,且由于斯巴达克起义给罗马共和国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使得其专政的力量削弱,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斗争频发,奴隶主迫切需要改变其内部的民主制度来集中力量镇压奴隶的反抗,这些是变化的外因。
是这样理解吗?
这里说的有一些问题,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指的是有了某种内因,才会有可能向某种方向转化。而内外因都可能成为事物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比如当时中国革命,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时候经过了很多失败,但是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内因已经成熟,工人农民都不能忍受中国买办和外国帝国主义的统治了。这个时候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作为外因就对中国革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感觉也不对,因为你这里说的“外因”是上面阶级矛盾的具体表现。我觉得这里说的内因,应该是斯巴达克起义,这说明奴隶主的专政机关不能再维持原有形式了,不然就没法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再加上其他奴隶主阶级的势力日益壮大,也要求政治权利,不想让奴隶主贵族独揽大权,这是内因。外因可能和对外战争的失败有关
首先明确以下的逻辑: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条件是事物运动的第二原因。
就罗马共和国变为罗马帝国这件事情,你所说的奴隶主和奴隶阶级的激烈矛盾,斯巴达克奴隶起义严重动摇了罗马的统治秩序,从而使大奴隶主阶级阶级联合起来,希望实行严厉的军事独裁,从而把罗马过渡到帝制,这是内因;外部的蛮族不断的在罗马边境和罗马发生冲突,以及帕提亚王国等大国对罗马的军事压力,是罗马实行军事独裁的帝制的外因。
在这里区别内因和外因,应该是看罗马社会内部的矛盾,还是来自罗马社会以外的对它的影响。
你前面所说的,斯巴达克起义给罗马共和国带来的巨大打击,从而削弱其专政力量,这不就是罗马社会内部奴隶主和奴隶阶级之间斗争的表现吗?这当然仍属于内因。
关于内因外因的关系,给你推荐两本书,里面都有解释。《哲学小辞典》和《<矛盾论>解说》。
哲学小辞典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pdf (20.3 MB)
李达-《矛盾论》解说.pdf (8.6 MB)
给你的帖子插了一张图片,这下美观多了
话说为何要用屋大维当封面
因为举例谈到的是罗马共和国变成罗马帝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