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了列宁《青年团的任务》,文中讲到“要善于把旧学校中的坏东西同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区别开来,要善于从旧学校中挑选出共产主义所必须的东西”,联系一下那么对于我国古代发展出来的思想,比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是不是也要这样,把这些思想中对我们有益的地方抽出来呢?我们对于中修宣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持一个什么看法呢?(题外话:现在准备继续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我觉得我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历程和问题也发个帖子像jqr的工厂日记一样长期更新)
谢谢,大体明白了,我去看
中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在宣扬一些极端反动的东西,主要就是儒家。而道家也都是去宣扬其中的消极因素。
一个是儒法斗争,儒法斗争是中国思想界、哲学界进步和落后的斗争的民族性的反应。像林彪和当今的反动派依然要大肆鼓吹儒学,颠倒历史,鼓吹中国古代历史上如王守仁等反动家伙。这些都是要批判驳倒的。另一个就是中国古代农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这些历史也是复辟后的史学界文化节满不在乎、百般贬低的。你看这个论坛的《曙光》创刊号里面,根据地的“圣库”制度就以从太平天国的制度命名的。
古代发展出的思想也是讲阶级的。像是儒家思想就反映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他们要维护自己的统治,所以要强调礼,要恢复周朝的旧礼制,仁者爱人则是等级制的爱,要求各个等级按照各自的要求来行事,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质上是一个东西)法家兵家维护的就是新兴地主的利益(要努力变革,兴修新法,劝科农桑,重视武备,准备统一战争)墨家代表的是当时小市民和手工业生产者的思想(非攻,兼爱反对的都是奴隶主之间的兼并战争对小生产者的摧残,但他们也提出了要求反对等级制–被儒家攻击为“无君无父”,重视生产的观念)道家代表的是小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无力维护奴隶制度,只能消极的逃避斗争,一样要求维持现状,说要“无为而治”,但也在社会的斗争之中看到了变化的因素,所以学派里有部分辩证法的因素)对于这些思想,应该选择正确的吸收,摒弃糟粕是没问题,但是对于像是儒家思想这种全是糟粕(毕竟当时的奴隶制社会已经完全烂掉了,而且儒家维护的还是大奴隶主的利益,不可能会有进步的地方,就跟西方封建社会末期的天主教一样)就没必要吸收了。
哦,明白了,现在中修的课本都故意把这些思想的阶级性给忽略掉,当时我还真信了他们关于儒家思想反动看法
举个很经典的例子,论语里就讲“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已”。这句话如果放到官场上不就是在说“有意见少说话,不要仗义执言;做事情要做就做绝,不要给自己留下后悔的余地,这样到时候就能升官发财”吗。历史上这么搞的不都是奸臣吗?
革命政党是不会讲不让人说话,不让人反思自己错误的话的
太逆天了,这是演都不演了直接把自己的阶级性展示的一览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