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更新/1.3.2两种发展观的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读书笔记&讨论

(接第一章第一节,2025.2.2)
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的区别仅仅是在于他们口中先于物质的那个精神是“自己”还是“上帝”,在否认存在决定意识这件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

【唯心论的思想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表现……把少数具有所谓“批判的头脑”的个人(往往就是持这种见解的哲学家自己)看做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点在现在的社会上非常明显,几乎所有的一般人都不会否认有“天才”的存在,常常说什么数学天才、物理天才、政治天才,然后觉得是这些极个别人物或者个别事件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比如觉得是什么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的年轻人导致了一战的爆发,或者觉得20世纪的各种科学理论得到推进完全是因为爱因斯坦等几个人,仿佛似乎是这些人真的天生就是比别人聪明。这其实完全是资产阶级在社会上大肆宣传天才论的后果,而不是真的有天才。我在大学里就遇到这样的老九,疯狂的吹嘘群众是愚民,人类历史上大的进步都是极个别“基因上就是天才的人”推动的,实际上就是扯。人的基因实际上并不能怎么决定人的才能,如果说基因决定才能,那完全就是“王侯将相就有种乎”,完全就是要承认就是有人天生可以压迫别人,人人生而不平等,完全就是要反对一切社会改良和社会革命的。至于现实中的那些所谓天才,其实也是大量的努力,并且在实验上坚持了一些自发唯物主义的观点,才获得了成就,甚至很多时候是剽窃别人的成果最后成为“天才”的。比如中修特别喜欢的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成果问题,有一篇文章,链接附后https://www.cmtzz.cn/news/15625】。至于二元论(物质和精神是两个独立的、互不依赖的实体,二者同是世界的本源。)的话,现在似乎不多见了,至少我似乎还没有怎么遇到宣传这样观点的人?但感觉二元论也是有其社会基础的,可能就是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中间摇摆的小资产阶级,那么按理来讲也应该有一批人现在也会大力宣扬二元论的。

这里就彻底说明中修吹的农业天才袁隆平实际上也没做出什么成果,真要说杂交水稻也是很多人的功劳。天才论破产。

二元论的最大问题是很难解释人的统一性,即物质和意识两种完全不同的本源如何在人身上统一的。而且我也不觉得应该把唯心主义设定为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就设定为无产阶级,而处于二者之间的小资产阶级更不应该用二元论来代表,因为二元论是独断论,是确定本源是什么的。而更加合适小资产阶级摇摆属性的哲学应该是怀疑论这样的哲学,即对待本源认为“不可知”对待知识他们“悬搁判断”,对待人事他们“不动心”,总之他们即不说真理是这样也不说真理是那样,对待一切都不给出确定的判断。网上被人津津乐道的虚无主义也有这样的相似性。

(第一章第二节部分,2025.2.3)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生产物出现了,私有制发生了……剥削阶级中间的一部分人就有可能利用大量的闲暇和金线来从事脑力劳动,进行研究活动。这就为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前提】这里关于私有制产生的过程,可以进一步参考恩格斯所写的《家私国》里的内容。不过这里提到最早的哲学思想是从脱产的剥削阶级中产生的,让我联想到两点:(1)列宁所说的【我们说,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马克思主义也不能在工人运动内部产生,这种系统严密的科学还是要依靠一部分改造了自己有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提出来;(2)虽然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的前提在这里说是脱产的剥削阶级,但是就和前几天akaneko提到的一样“哲学的观点和体系并无质的差别,它们之间,不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鸿沟”,劳动人民也有自己的哲学观点,不是说当时就没有没有劳动人民的哲学(比如春秋时期的柳下跖?),而同样在社会主义国家,知识化的劳动人民也会在哲学战线上大放光彩。

(第一章第二节部分,2025.2.6)
【第一、人们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是被移植于人脑中并在人脑中被改造过的物质现象。意识的内容和泉源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这就存在着一种可能性,即当人们考察意识现象的时候,只看到主观的方面,忽视了客观的方面;只看到意识的形式,忽视了意识的内容和泉源;只看到映象,忽视了映象所反映的客观物质世界,把意识从对物质的依赖关系中抽象出来,把它夸大成为脱离物质的、独立自在的实体。】
书上在解释唯心论的认识论根源的时候首先用了这样一段话,感觉比较绕,我解读的意思是人的意识毕竟是主观的,是基于物质但是脱离了物质的东西,比如你不会觉得你的一个想法是什么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所以唯心论的逻辑(一部分)就是:既然我的想法看不见、摸不着,也只有我一个人知道,那难道不是说明我的意识是独立于物质存在的?不知道自己的这种解读对还是不对。

【唯心论的错误在于它把认识的某一成分片面地夸大成为脱离了物质的东西,而不在于它论述了这个成分本身。如果撇开这种片面的夸大,那么对于这一个成分的论述中就仍然可能有合理因素】这个比较著名的例子可能是黑格尔头足倒置的唯心主义辩证法,黑格尔猜到了辩证法的一些内容,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从批判他的辩证法中发展、总结出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所以对于一部分唯心论的谬论,不能光是说XXX是错的,应该分析这个东西为什么错了,从中也学习一些。

科学和唯物论是联盟的,科学的研究成果是支持唯物论的观点的。想到科学到底有没有阶级性这个话题。科学规律本身,比如水在多少度凝结、分子和原子是怎么组合的,这些当然没有阶级性。可是,研究科学的人有阶级性,科学原理的运用也有阶级性。资产阶级的科学家可以为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和各种荣华富贵造假数据甚至造假理论,而同样的科学技术用于发展生产或者被雪藏或者用来镇压劳动群众(比如无人机)也是能看出来科学与技术的阶级性的。

2 个赞

(第一章第二节剩余部分,2025.2.9)
【宗教的世界观是独断的、迷信的,它不是要求人们理解它所说的东西,而是要求人们信仰它所说的东西(例如它可以毫无根据地宣传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世界的神话)】
这是宗教的很大一个特征,要求信众不能对神产生任何的质疑,你必须相信神是全知万能的。我看过的一本某个资产阶级的传记里就有一个例子,那个人去教堂拿着一本印有非洲饥饿儿童的杂志去问神父上帝知道这些人正在受苦吗,为什么不救这些人,结果神父的回答是赤裸裸的“我知道你不明白,但是是的,上帝知道这一切”(大致如此,和原文可能有出入)。所以上帝和宗教的内容不需要符合任何逻辑,只需要盲从就可以了(他们一边说上帝是善良的,是全知全能的,却又说上帝知道非洲灾民的情况而不救济,这本身就说明宗教的自相矛盾)。这也可以有效的反驳一部分人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宗教、神学”的论调。“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马克思主义从来不让人盲从任何革命导师得出来的结论,任何革命导师的著名论断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深入浅出的论证,而坚信马克思主义并捍卫马克思主义的人也从来都是以事实、实践为准绳的,不会像某些人说的那样“预设一个结论然后开始嗯批”(比如可见呔呯的自我介绍里呔呯对于反对他的人的指责)。

【宗教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支配着人们的那种外界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反
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非人间力量的形式。”宗教最初是原始人对于他们所不能理解、不能支配的外间自然力的恐惧的结果,在阶级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则首先是被压迫群众对于剥削制度所造成的灾难无能为力的结果。由于人们在统治着自己的外间力量面前软弱无力,找不到摆脱悲惨境况的实际出路,需要用幻想的出路来安慰自己,于是就产生了对于上帝、魔鬼、奇迹等等的信仰,把希望从地上移到“天国”,从现实移到“来世”。】
所以宗教在最开始里就是对现实的苦难的一种逃避,对美好、不受压迫的世界的一种幻想,其中也包含了许多反对压迫制度的构思,比如早起的基督教等,但是宗教一经统治阶级利用就变成了【把劳动人民的苦难归结为上帝的惩罚,劝导劳动人民驯顺温良,乐天安命,放弃现实斗争】的工具,很恶毒。这里写宗教的起源也同样揭示了要怎么样消灭宗教,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如果真的建立了社会主义,那么宗教也就失去了其最初的存在土壤——被压迫群众对于剥削制度所造成的灾难无能为力。

【到了资本主义已经完全腐朽了的现代,唯心论又大声地求救于宗教,要求回到中世纪时代,再充神学的奴仆。】特朗普最近叫嚣要在美国取消教育部,让教育权下放各州,某种意义上就是要让学校再次变成教圣经的角色。

(第二章第一节,2025.2.13)
思维能否反映世界,能否正确认识世界,这是可知论/不可知论的问题(认识论问题)。书里面说任何哲学派别都必须首先回答第一方面(唯物还是唯心)的问题,才可能进而回答第二方面的问题(可知还是不可知),确实是这样。比如如果承认上帝存在,那也就可以说上帝可以通过神谕等方式让先知/主教获得“启示”(不知道这么理解对不对),这样虽然是可知了,但是依旧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而本身能提出这个上帝启示先知/主教进而获取知识的说法,也说明预设了上帝的存在,也相当于回答了哲学第一方面的问题(唯心还是唯物/有神还是无神)。

认为意识决定存在的客观唯心论者,基本上认为世界可知,因为既然存在是意识决定的,那自然也就被意识认识了;唯物论则更认为世界可知,比如从最朴素的经验来讲,“如果思维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人类就不能生存。”不过旧唯物论认为思维对存在的反映(认识)是镜面、机械的(辩证唯物论认为人类对事物的认识不是一帆风顺的,比如原始社会的人就不理解原子裂变、聚变的现象和原因,即使他们每天都在接触由各种原子、分子组成的物质),这个我感觉不太能一下找到例子,之后可能拿之前读过的欧洲哲学史补充一下。

辩证唯物论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的思维不仅可以反映存在,而且在
反映了存在之后又能够通过社会的实践,按照既定的目的去改造客观世界】,也就是精神变物质,或者说主观能动性。所以说列宁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还是拿原子弹的例子来举例。世界上本来是没有原子弹的,人们认识了原子裂变、聚变的现象和原因,总结出了科学的物理理论,之后才得出了原子弹的制作原理(这些认识都是精神的),才制作出原子弹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的东西(而原子弹本身又是物质的)。

2 个赞

(第二章第二节,2025.2.19)
不可知论的基本论点是否认思维认识存在,就是否认人能认识世界,否认人可以理解世界运转的规律。休谟的不可知论论点不用多说,书上已经介绍的很清楚了。康德确实是不可知论的集大成者,我在还在左圈里“厮混”的时候曾经和一个抱着要“回到康德去”的观点的人辩论过可知论/不可知论问题,他的论点现在都还记忆犹新:他提出的第一个论点就和书上的一样,认为认识主体“自我”的特性会影响对事物的认识。他当时具体地的是这么说的:蝙蝠也用的是超声波来“认识”、“听到”周围的世界,那就和人的认识不一样;人不用仪器是没有办法用超声波认识到外界事物的;人和蝙蝠之间认识的不同说明人类很可能是没有办法“正确认识”到世界的。当时被这个问题绕晕了,现在看来其实很简单。首先,蝙蝠就没有人的大脑,没有很高级的认识功能,可能它处理那些超声波信号就是简单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都算不上认识;其次,人确实在没有仪器辅助的情况下是没有办法用超声波或者五官之外的感觉去感性认识事物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认识就是“错误”的。确实人类不能只凭眼睛“认识”到一个物体的波长,不能只凭听觉‘认识“到一个物体的振动幅度,不能只凭触觉就”认识“到某种事物的微观结构是怎么样的,但所有我们用五官认识到的东西就是错的吗?显然不能这么说。他的第二个论点则更是重量级。他说“我们不能预测未来,而我们所有观测到的东西都是过去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所以我们认识到的所谓事物的规律,不过是事物过去运动的轨迹罢了。事物过去按照这种模式运行不代表未来也会按照这种模式运行”。其实这也是一种很荒谬的说法,一个事物之所以会呈现出某种规律运行就是因为其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不是他所谓的“只能观测过去的轨迹,而未来事物会怎么运动是不可知的”(不过我感觉我自己对这个论点的反驳其实不是很好,不知道大家能否有一些补充,其实感觉恩格斯的话可以很好回敬他:“我们的行动的成功正是证明我们的知觉符合于所知觉到的事物的客观本性。”)。其实回到当时和这个人交流的语境里就能想到他要坚持这种不可知论的目的是什么了:他是不想真的革命的,他是想沉浸在书斋里做研究的,所以他提倡“回到康德去”读哲学,提倡不要试图“预测”革命的发展并为此行动,而是等在事物的后面当后备队。不难想象这种观点其实就是经济主义等观点在哲学上的表现/基础。

当代的帝国主义不可知论倒是不知道很多,不知道大家有无补充的。

记忆犹新

他的观点真的很逆天

“无法证伪即为真”算一种不可知论吗?所谓:你说没有xx,但你能够证明xx不存在吗?说这种话的人是否认为客观世界不能被认识,还存在很多人不可能了解的东西

我觉得是,本来该是谁主张谁举证的,这种只是拿经验主义搞挡箭牌

谁主张谁举证,如果现实世界里没有证据来证明某种东西是存在的,那凭什么说他存在呢?首先“无法证伪即为真”这种说法就不符合逻辑;其次确实是不可知论,因为他的意思就是有这种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无法证明就说明对其没有认识),而说一个不能认识的东西存在那就是不可知论了。

对第二个论点我想到了个反驳:如果采取这种观点,那么吃饭和缓解饥饿好像也没有必然联系。那么当饥饿感袭来催促我们采取行动的时候,除了“仅仅是事物的轨迹”的经验,我们还有什么呢?这种观点仍然是忽视了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的,毕竟人类要生存,就要认识并改造外部世界,如果世界果真毫无规律,人类怕是早就灭绝了。这样加以铺垫,恩格斯的话应该能够使他理解了。

1 个赞

(第三章第一节部分,2025.2.23)
现在到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章节,这一部分很关键。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里的各种事情都是孤立的,彼此之间没有关系。换句话说就是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事情放在环境里分析。比如形而上学的看待出国留学问题的话,那么可能有些人就会认为有些人因为出国留学一般很费钱,一般只有资产阶级或者富裕小资产阶级才能出国而一概认为出国是错误的,不考虑到有一部分人可能需要通过留学的方式出国开展革命活动。也有的人可能看到有些人需要通过留学的方式出国开展革命活动,就给自己为了个人享受的出国留学做法开脱,说“他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不去考虑自己的情况并不适合拿着家里的钱出国。这两种看法都是形而上学的。

形而上学也包括另一种情况,不把问题联系起来看。比如有人曾经认为可以“喝咖啡闹革命”,可以“生活和革命分开,互不影响”,我平常吃吃喝喝玩玩过不亦乐乎的生活,但“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用革命者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这也是不可能的,平常吃吃喝喝玩玩的人只会沉溺于这些,然后逐渐的不想把时间奉献给革命;而平常就把时间奉献给革命的人自就会把革命的精神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在所有地方都要求自己,把时间都花到有意义的事情上去。就像烽火说的:“对于革命者来说,革命就是生活”。

静止/发展观点和矛盾性明天继续写。

2 个赞

(第三章第一节剩余内容,2025.2.26)
发展/静止的看待问题
形而上学认为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都是静止不动、一成不变的,变化也绝对不是性质上的变化而是数量、位置上的变化。这种就是静止观点,把过去的或者当下的东西说成永恒的。在社会现象上这点是最明显的——资产阶级学者经常说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人压迫人是永恒的、自私这种“人性”是永恒的。而且现在其实结合起历史来看会发现这一点更为明显:当资产阶级还处在上升阶段的时候,当他们还要反对封建主义的时候,他们的哲学家在哲学上就坚持有一定缺陷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比如洛克等等,这是他们虽然也压迫劳动人民,但他们整个阶级还处于上升阶段,他们需要社会上的革命运动来帮助他们取得政权、获得地位,所以他们就承认运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但到了帝国主义时代,他们变成了所谓“既得利益者”,变成了要捍卫他们自己的现有地位的人,要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要反对社会的发展,所以他们就主张静止观点。要求静止还是运动,要求发展还是原地踏步,这些都是和现实的利益有着关联的。辩证法观点自然就是形而上学的对立面:要求运动,承认发展。

最后是承认矛盾和否认矛盾。形而上学认为任何事物内部是铁板一块,而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内部都可以一分为二,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其实这个结论也是水到渠成的——如果要承认事物可以发展,承认事物可以变化,承认事物之间有所联系而非孤立,那么就一定要承认事物内部是有矛盾的,而这种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一个事物发展/变化就意味着出现了同原先不一样的东西,而如果一个东西本来就是铁板一块的,又怎么会出现同原来不一样的东西呢。正是因为事物内部是矛盾的,有不同的部分,事物才能发展。比如一个社会里没有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就不会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书上举了一些生物学的例子,但没怎么看懂,不知道有没有了解的同志可以举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的辩证法和矛盾的例子)。恩格斯总结的就非常好: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因而“只看到个别的事物,而看不见它们的相互联系;只看到它们的存在,而看不见它们的产生和消灭;只看到他们的静止状态,而忘记了它们的运动;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

最近这段时间思想状态出了点问题,把许多时间放到了个人的享受和低级趣味上,导致在革命的方面用功不足(这也再次说明了对于革命者来说,革命就是生活,如果把心思放到个人的利益上去革命的事情就搞不好了),理论学习也落下了,读书笔记没有更新。现在认识到自己这么做的错误,要重新在各个方面下功夫,理论学习也要坚持,继续更新了。

(2025.3.16,第三章第二节部分内容)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很早之前就开始存在和有斗争了——不是现代才“造出来的”。有很多西马喜欢说马克思主义讲辩证法、讲形而上学这些概念是“硬造”出来的,是对几千年哲学史的“野蛮总结”,是把哲学(他们心里的哲学是只有他们能玩弄的非常神圣的“学问”)简化成几个派的斗争,用来“快速灌输”用的。这种说法很反动,其实是反对让哲学被工农兵掌握的,同时这种说法在事实上也站不住脚——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派别的存在是客观的。书上就举了例子。

之后书上提到在自然科学发展,要求在不同的学科里进行比较单独的研究的的情况下,在欧洲,形而上学得到了发展,并占据了统治地位。这里其实想到中国古代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因为感觉中国古代的科举其实也没有考察什么自然科学内容,要么是考文/要么是考武,对自然科学的考察似乎是比较少的(了解的并不多,有材料的话希望大家补充),但在中国同样也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自然科学的发展了解的还是比较少了。

同时还想到现在的学校不教马克思主义不教辩证法,然后分类别类的教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等等等,其实也很形而上学。先不说这些学科里有多少毒草内容,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是长期不实践(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是在听天书,而且每一门课之间也没有什么联系,甚至还出现所谓“偏科学霸”这种奇怪的现象(甚至还加以吹捧,搞什么比赛、国家集训等等,其实还顺带宣扬了天才论,鼓吹有些人就是在有些方面天才,要单独养起来不事劳动),搞得好像只在一门学科里懂很多是很好的情况一样。搞的现在的学生看事情都没办法联系起来看。其实书上也给出了为什么统治阶级要在已经有了唯物辩证法的年代还要在学校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鼓吹辩证法的原因: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把现象看成同周围的具体条件没有联系的东西,这就给了反动阶级及其代言人以随意歪曲事物的本质的便利。社会现象是极其复杂的,如果不对事物的固有的联系作全面的具体的分析,而是东抽一点,西抽一点,那么,即使为最荒谬的观点找到“例证”也是毫无困难的……他们也可以抽掉作为阶级统治的形式的民主的阶级内容,叫嚷所谓“普遍民主”,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给反革命分子以“民主”、“自由”……其次,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说成一成不变的东西,这就为反动阶级辩护一切腐朽事物、压抑一切新生事物提供了论据。他们可以根据这种逻辑,把衰朽的资本主义制度、残暴的殖民统治、卑鄙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欺骗劳动大众的宗教教条等等一切腐朽黑暗的历史垃圾都说成是万古不变的、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

现在在教材里骗人的中修就完全是这样的,把走资本主义道路说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硬拿明面上的“共产党”招牌、所谓的国有企业和几句“公有制为主体”来骗人,说自己是社会主义,让人不看在这些伪装之外,在实质上已经完全是官僚资本主义;说什么历史条件复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坚持很久”(搞资本主义要一直搞);说中国对非洲一直是“援助”,用社会主义时期的圆柱形为自己的殖民行为打掩护,不谈“援助”内容和性质的改变,嗯说一直都是帮助……例子太多了。如果不仔细思考这些言论,从实际看问题,联系社会的不同方面去看,真的会被中修骗。

1 个赞

(2025.4.5,第三章第二节剩余内容)
书上提到

形而上学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不从事物内部而从事物外部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这也恰恰适合于反动资产阶级的需要。现代资产阶级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口头禅之一,就是硬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是资本主义内部的固有矛盾发展的结果,而是社会主义国家“输出革命”的结果。

这也是很典的,邓小平、习近平等人就喜欢说什么“中国不输出革命”,他们也是非常信之前社会主义中国时期对外的革命援助是在别的国家革命形势高涨的原因之一。但实际上社会主义中国的无私援助是一回事,被援助的那些共产党和国家内部的革命形势是另一回事。资产阶级喜欢搞这种外因论就是要把革命这种由下至上的,在一个国家内部产生的事情说成一些势力强加的,仿佛这样就可以给自己的行为正当化了。

现在中修政府也是疯狂否认中国社会内部的矛盾的,粉饰太平。很经典的就是习近平曾经提出的什么“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割裂开来、对立起来,中国人民都绝不答应!”这里习近平非要把变质了的纳粹党和中国的人民群众绑定在一起,否认现在的所谓“中国共产党”就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纳粹党,否认中国人民群众其实非常反对纳粹党,站在纳粹党的对立面,其实是欲盖弥彰。

书里还提到“人的认识过程的本性有产生形而上学的可能”,因为有的时候可能我们看到的事情的一部分就误以为这是事情的全部,下了错误的判断,不过这种错误是比较好纠正的。

最后书里讲了为什么只有辩证法和唯物论结合才是对的(只有同辩证法相结合的唯物论才可能是彻底的唯物论;只有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法才可能是彻底的辩证法。)这里就不概括内容了,没有必要再抄一遍书,书上讲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