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
所谓帝国主义即现代帝国主义,现代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帝国主义与传统意义上的帝国并不一样,尽管它们似乎有一些相似性,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它们实际上并不相同。(这种“帝国”或“封建帝国”从现象来看,他们的建立都是以先进的生产关系作为替代或是建立在强力的军事上的),而现代“** “帝国主义最浓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这种垄断是私有者的所掌握的垄断。因此,“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这种竞争的垄断形式从遥远的“自由竞争”时期的保存了下来,而到了帝国主义的发展时期,垄断的程度快速地加以扩大化了。
(1),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是自由竞争发展达到顶点的最高阶段。垄断组织还只是一点不甚明显的萌芽。
(2),1873年危机之后,卡特尔有过广泛的发展,但是卡特尔在当 时还是一种例外,还不稳固,还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3),十九世纪末的离涨和1900一1903年的危机,这时卡特尔成了全部经济生活的一种基础。资本主义变成了帝国主义。——帝国主义论。
这也就是说,现代帝国主义是垄断到极致的资本主义。“在经济方面,这一过程中的基本现象,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竟争为资本主义的垄断所代替。”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它无从可以继续发展下去。因为,资本主义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对生产力的桎梏性将表现的愈发明显,资本主义在为其所适应的社会生产力因素的发展的历史使命已经顺利地完成了,他的生产关系已经顺应不了当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了,生产的外壳要炸裂开了。这种桎梏主要体现在垄断的方面,具体表现为垄断资产阶级的寄生性、侵略性和腐朽性。接着,帝国主义的种种反动特征反作用于帝国主义本身,导致了帝国主义将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的垄断性:
在资产阶级的自由竞争的环境下,由于各地生产比较分散所以并没形成有组织的垄断。而垄断的根源又是源于商品生产的固有矛盾,由于各个生产者的生产情形不平衡使得扩大再生产也出现不平衡,集中的不平衡,而“生产的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引起垄断。”按照社会的发展,生产的积聚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却快速地加强了这方面,并使极少数的生产部门成为垄断整个社会的巨头。以至于,让“不到百分之一的企业,竟占有总数四分之三以上的汽力和电力!而297万个小企业(雇佣工人5人以下的),即占总数91%的企业,却只占有7%的汽力和电力!几万个最大的企业拥有一切,数百万个小企业一无所有。“一些规模相对弱小于积聚过于庞大的资本主义生产部门,在面对日益强大的积聚产业中,迫于生产中的压迫,他们于是便集中成为了一个生产联盟来与之对抗。
这种生产联盟的好处是:
第一、联合企业把各种行情拉平,从而保证联合企业有更稳定的利润率,不会象“单纯”企业一样由于原料价格高、成品价格低而纷纷倒闭。
第二、联合制导致贸易的消除,减少竞争的环节。
第三、联合制使技术改进有可能实现,因而能获得比“单”企业更多的利润。(垄断联合组织也就仅此于在获得价值的前提下才会进行技术改进)
第四、联合制使联合企业的地位比“单纯”企业巩固,使它在严重萧条(营业呆滞、危机)时期,即原料跌价赶不上成品跌价时期的竞争中得到加强。(使得垄断联合组织更容易生存)
第五、联合企业必须耗费大量的资本,因而使新企业难以出现,减少竞争的对手。(腐朽特点)
第六、即或出现了新企业,它为要同老企业进行竞争,就必须生产大量的过剩产品,而这些产品只有在需求大大增加的时候才能有利地销售出去,否则这种产品过剩就会使价格跌到对新老企业都不利的程度,这样,它们之间就会形成垄断同盟。
第七、联合制垄断可以方便对本部门以及下属的各个生产部门、销售市场做出合理的生产计划,以获得利润最大化,这种联合企业使自己的商品生产达到十分有纪律的组织。垄断促进的大量业主的联合,而联合组织又促进了垄断的程度。结果就导致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快速地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而后,经过垄断资本的发展,使得资产阶级快速地分化掉,生产资料愈来愈集中在少数资产阶级集团手中。这就意味着,他们集中在一个有组织、系统的资本集团中,而这种资本集团由于资本的积聚,使之在国内、国际中垄断资本力量相互之间趋于平等,这就使得资产阶级不得不竞争,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平均利润的原则,愈是趋于企业资本有机构成趋于平等则无法获得更多的超额利润,所以“金融资本追求的是统治”。于是,他们便以各种的手段(其中不乏包括商金融诈骗、武力恐吓、收买分化等等)来加强自己垄断资本的技术构成、垄断力量,以获得更大的超额利润,这就使得竞争逐渐成一个系统、整体的竞争。
经过这样的竞争,使资本主义需进行更庞大的科研支出,这就使得相对弱小的垄断资本不断“参与”强大的垄断资本,使竞争愈来愈成为一个国际性的竞争,最终酿成世界大战。经过资本有机构成的发展,使得劳动群众相继失业逐渐趋于绝对贫困化,最终酿成经济危机(垄断的愈强烈破坏就愈强大),而资产阶级却享受着社会所创造的价值来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所以,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社会财富虽然提高了,但社会是趋于绝对贫困化的。
所以,垄断“金融资本追求的是统治,这是基于帝国主义时代的资产阶级恶性竞争性所致的,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不得已的、不可避免的。因为,资本不竞争就意味着自己的死亡。
但话虽如此,各个资产阶级还是在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的矛盾只是利润的分配,而维护利润的剥削却是一致的。
帝国主义的寄生性
帝国主义是寄生的,那么,为什么帝国主义是寄生的?因为,根据资本主义的一般特性,就是资本的占有同资本在生产中的运用相分离,货币资本同工业资本或生产资本相分离,全靠货币资本的收入为生活的食利者同企业家和其他一切直接参与运用资本的人相分离。所以,资产阶级的本质就是来依靠剩余价值的掠夺来进行财富的增长,资产阶级本性就是寄生。而**”资本输出是加倍的寄生性的表现“**。因此,我们就能够推出,资本主义到了帝国主义阶段,剥削者们就会以更加腐朽的寄生形式来更加猖狂地掠夺广大劳动人民,他将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脱产者与生产者在生产方面的相互割裂将进一步地扩大这之间的鸿沟。
在帝国主义中,垄断寡头几乎控制了国家的大部分生产,在这种极为垄断的状态下,垄断寡头们通过垄断所集中的优势使其他弱小企业主被迫屈服于寡头们,使主要的生产将由这些弱小企业主去承担。结果垄断寡头们最终得以从“生产中的繁忙事务”彻底解脱出来,根本不去参与任何形式的生产(甚至连管理的一部分都是交给别人去做)终日以“剪息票”为生。
且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固有矛盾,在积聚和垄断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后,使其资产阶级必须去向国外进行资本扩张,以谋求市场份额、超额利润。于是,这更加使得资本主义寄生性加强,而这就是帝国主义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之一是资本输出。而资本输出是加倍的寄生性的表现。这种资本输出主要是针对劳动生产率相对薄弱的国家,而这种资本主义又被称之为——“殖民”
(所谓殖民,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本国绝对强大的劳动生产率以压倒性的状态去霸占弱小国家的销售市场、生产市场(通过以商品倾销、资本输出或武力侵略的形式进行殖民),以此,来获取大量的超额利润,并把弱小国家变成原料产地、投资场所、廉价劳动力市场。接着,帝国主义国家还不断控制弱小国家的经济命脉最终来达到操纵弱小国家的政治的目的。)
(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有机构成愈高的资本会获得相对较高的平均利润。在帝国主义国家中,现代化大生产已经完成了,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的技术构成逐渐趋于平均化。这使得部分垄断资产阶级获得的剩余价值相对较少了,这不得不使他们的目光转向国外去创造机会,而这中输出的途径就是通过本国强大的劳动生产率去压服其他相对薄弱的国家,使之霸占这个国家的市场。)
在积聚和垄断的规模不断扩大后,帝国主义的寄生性最终也拓展至国外(也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寡头对被殖民国家劳动人民的寄生),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张性,帝国主义的恰恰不单是力图兼并农业国,而且还力图兼并一切国家。
它更加使食利者阶层完完全全脱离了生产,(法国过去有食利国之称。英国过去是世界上商业最发达的国家,但食利者的收入竟比对外贸易的收入高达四倍。这就是帝国主义和帝国主义寄生性的实质。)
因此,在整个帝国主义时代下,全世界的无产者与被压迫的民族全部都联系起来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性:
帝国主义是侵略的,马克思曾说,资本主义的形成史是一部用血和火的文字编成的历史。毫无疑问,对于帝国主义的形成史来说也是这样的。在自由竞争的阶段,各个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为了摄取高额利润从而不断地推行侵略战争去奴役其他的国家来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
:帝国主义为了获取殖民地其目的有五:
(1), 创造销售的市场(无条件的销售市场可以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的最后一道程序,即商品的周转);
(2), 摄取原材料的场地(在生产积聚、垄断的发展过程中,廉价的原料一定是不可缺失部分。因为它弥补了生产大量原材料的需要,造成了超额利润的必要条件。大量廉价的原料可以更好地服务于资产阶级的生产程序);
(3), 雇佣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相互对立中,资产阶级对可变资本支出的越少绝对剩余价值就会绝对地增加,生产中的利润就会绝对地增加);
(4), 完美的投资场所(由于殖民地的当地资本的竞争力量非常薄弱,宗主国的企业家便可以用本国劳动生产率的优势来创造一个垄断殖民地的企业);
(5), 争霸的军事基地(在帝国主义之间的相互争霸中,关键的军事基地是必不可少的。帝国主义把殖民地打造成一个脱离生产与社会需要的军事化国家以便服务于它侵略扩张作用)。
在此期间,各个垄断资产阶级集团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它们在战争期间丝毫是不会顾及平民的伤亡,是具有十足意义上的侵略、强暴的反动行为。它们可以为了逐利而推行实用主义政策,仿佛什么东西能给他带来庞大的剩余价值他就进行何种的政策。在这个时代之下,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证明他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了。也由于资产阶级的本性就是侵略的,他们从诞生起就是作为一个新的剥削者而出现的。
另外,资产阶级由于它掠夺的本性,帝国主义国家也开始逐渐地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腐朽政策。
所谓,国民经济军事化,就是让军事部类以及军事服务在整个国民生产中的比例更加偏向于这些军事预算,帝国主义积极进行扩军备战以至于国家生产都处于十分畸形的状态。
据资料统计,美国的五分之一的劳动人民从事于军事生产;二分之一的科学家服从于军事研究。帝国主义为确保它在国内于殖民地的腐朽统治,以至于把自己武装到牙齿的地步,这充分地说明帝国主义是极端腐朽与侵略的。除此之外,帝国主义也可以通过军事化的政策来掠夺广大的人民群众,因为,按照帝国主义国家的说法,军事支出算是一种“全民”支出,这也就是说,劳动人民必须要为资产阶级的侵略扩张的政策缴纳自己的财产即——税务,资产阶级会通过这种所谓“全民”税务来大肆掠夺劳动人民。其次,从事军事部类的资产阶级也可以通过它的军事企业来大量地获取股票其中的利润;接着,资产阶级也可以通过向其他国家或私人组织售卖军事武器来大发超额垄断利润的横财。因此,在此的基础上帝国主义无论是在经济上还国际上都是富有十足的侵略性的。
帝国主义的腐朽性:
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在帝国主义的时代下,资产阶级大工业生产的所有积极性已经丧失殆尽,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的发展是建立在破坏旧的宗法式、封建式的一切经济基础<尽管有些是不彻底的>,使自身成为庞大生产力的发展条件<指的注意的是,任何生产力都是由生产者所创造的>,在革命中,资产阶级以自由、平等、民主等一系列的虚伪空话,来使得广大人民群众不再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中成为名义上的“自由人”。在革命后,这种“自由人”接下来成为资本主义生产中的雇佣奴隶,以此,来为资本主义一系列的生产开拓了根本的条件。),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取而代之的是极端垄断遏制生产力的发展形式。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在现代生产社会化生产下,生产虽然变得高度社会化了,但不过社会化了的生产资料是私人所占有的。社会化的大生产必须要让各个部门进行统一、计划的社会生产。虽然,资本主义存在着计划,
(资本主义的计划即——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主张要用一定的计划来调节社会的生产。凯恩斯主义是垄断资产阶级所制定的社会化生产的计划,这种计划是围绕着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来进行制定并实施的。在曾经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期前后,资产阶级开始逐渐地实行这种政策了。苏修与中特叛徒集团大肆吹嘘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实现社会主义的一种可能;消灭经济危机的可能;和平过度的可能。但实际上,在所谓的“新政”时期是加剧了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垄断程度使得大量中小资本家与小资产阶级相继破产与让劳动人民的工资普遍降低。更没有消灭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即——经济危机。这是因为,在资本主义中普遍存在着广泛的生产过剩,且大量生产的规模愈大,造成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就愈高。而生产过剩就必然产生一系列的对抗性矛盾。接着,经济危机又必然加强集中和垄断的趋势。这才是凯恩斯主义的实质,在新政期间,美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程度是愈加强大的。)
但是,这种计划仅仅是围绕于个别企业家或者某一个利益集团的计划。列宁指出:在几个工业部门中形成的垄断,使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所特有的混乱现象更加厉害,更加剧烈。作为资本主义一般特点的农业和工业的发展不相适应不平衡的现象,变得更加严重了。卡特尔化程度最高的重工业,尤其是煤、钢铁与石油工业的特权地位,使其余工业部门更加严重地缺乏计划性。
在这样的社会发展条件下,各个业主的生产都是盲目地追求利润而进行生产的,这就使得整个生产市场都进入了追求利润狭隘的无政府化大生产。打个比方,如果,某一个生产部门的生产项目对广大的人民群众哪怕很有使用价值但依然资产阶级会被“价值的狭隘眼界所限制”最终抛弃掉这个方案。如果,某一个产品的平均利润可以获得的更多,由此他便转入此商品的生产。
接着,垄断也促使着大部分核心科技掌握在垄断寡头手中,在“自由竞争”时期,科技的进步是不断地依赖固定资本的不断更换,因此,在“自由竞争”技术的发展是十分地可观的,因为,在“自由竞争”没有一个绝对压制于整个市场的生产的垄断寡头,各个企业业主都绞尽脑汁地进行产业升级以赚取高额的平均利润。而到了“帝国主义”时期,大部分生产与技术都集中在垄断寡头手中,也就使社会从广泛的互相竞争的状态转变为了少数企业对绝大部分企业的绝对垄断状态。
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列宁《帝国主义论》
由于在生产上的绝对优势下,那末技术进步,因而,也是资本主义一切进步的动因、前进的动因也就在相当程度上消失了;接着,由于资本主义的技术必须服务于资产阶级的利润需要,在经济上也就有可能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列宁还指出,垄断地占据特别广大、特别富饶或地理位置方便的殖民地,也在引起同样的结果。
尽管,这些情况在资产阶级的自由竞争时期存在过一些。但毫无疑问,在垄断时期这种情况将放大至几倍之多,因为他在生产中所操纵的便为更加强大了,因此,在这种全社会甚至是全世界的垄断,将极为遏制生产力的发展,将生产力的发展完全服从于利润的生产,哪怕,这种生产是对人类极为有害的生产。因此,在帝国主义的时代下,生产力发展的眼界都将变得十分狭隘、停滞的,生产力的发展将会被极大地遏制住。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
帝国主义是垂死的,在帝国主义时代下,帝国主义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以至于各个弱小的被统治阶级都要联合起来去反对统治阶级,农民、小店主、学生与无产阶级都联合起来了,并准备发动革命来推翻统治阶级的统治。除此之外,帝国主义国内的矛盾的激化,甚至连统治阶级的内部也开始反对统治阶级本身了。
(但是,这种资产阶级是没有完全掌握到权力的资产阶级,他们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们是革命家,而是因为,他们虽然不是革命家,也必须得这样做。他们开始觉得必须承认革命,(革命已成事实,现在已经不是只有革命家才承认革命的时候了。)这也就是在说,他们这样做是迫不得已的,是违反自己的意愿的,他们愤怒地看着革命取得进展,责怪专制政府助长革命,因为这个专制政府不愿妥协,而想拚死斗争。他们参与革命的目的是为了投机革命来获取革命果实,是狡猾且十足凶恶的敌人。他们从革命运动开始起,就妄想成为新的统治者。因此,他们在革命期间是及其不稳定同路人(因为统治阶级开出条件他们则会迅速叛卖,这些资本家“革命者”特别愿意接受,统治阶级也十分原因开出这些条件。他们只是利益分配上的不均,在根本利益上并不矛盾,有些甚至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在革命后是十足的叛徒。因此,我们对他们就要以
“敌人般式的监视彼此同盟的关系。”出自——列宁,《社会民主党在革命中的两种策略》)
没有写完,整理还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