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我走之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光伏电板,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而是因为我来过。

  近日,央视新闻将四年前习近平走访班彦村的视频重新拿出来,对班彦村使用绿电达到零碳排放一事进行吹嘘,称安装的光伏设备使每户每年可收益2500元,其他新闻媒体也对此事持续跟进报道。而在一个月前,中修政府也修订印发了《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说是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分布式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而这不过是近年光伏产业生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中修政府想出来消耗库存的新手段。
  中修鼓吹光伏发电可以自用,并借此欺骗了许多农民,甚至使得他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上贷款。但是为什么有的用户却舍不得用电?因为光伏发电为直流电,无法直接用在常见的交流电电器上,如果不购买直流电电器,那只能将光伏发电的电能并入电网中,因而用户并不能直接使用自家安装的光伏设备产出的电能,而只能从电网中输入,相当于需要先把发出的电卖给电力公司,再用发电获得的钱向电力公司购买电能,但是因为近年来光伏装机量急剧上升,导致电网承载力严重不足,因而光伏发电售出困难,而用户又没有资质出售电力,因而一方面发出的电没法自用,一方面只能再重新花钱购买被电力公司以垄断价格出售的电网中的电能,所以才导致在冬天也不舍得开加热设备的现象发生。
  而光伏行业有机构成极高,用户除了通过等价交换进行的维修外又没有投入什么劳动,因此其能带来的利润应该极少,但是光伏行业相对于火电而言发电能力更强,因此能够获取超额利润,再加上中修的光伏补贴,用户才勉强获得千把块钱的收益,而随着光伏装机量占比越来越大,能够创造剩余价值的电力部门占比越来越小,电力行业整体能够获取的剩余价值的相对数量也是在不断下降,这只能使得光伏行业获取超额利润减少,利润率不断下降,而光伏补贴也在2022年终止,再加上光伏设备的老化,在设备寿命到期前用户能不能收回成本都是一个疑问。
  而班彦村很明显也是由中修大力扶持的“扶贫”样板,在习近平来到这里前,这里是还没通电的贫困村,而习近平来过后,为了宣扬中修的“扶贫”政策,班彦村被重点照顾,即便当地光伏装机量2MW的功率按当前成本0.7元/W折算,也需要花140万元购买光伏设备,而之后当地又修建了成本上百万的“光储充”一体化停车场,这种建设作为一个不久之前的贫困村自然不可能做到(http://www.qinghai.gov.cn/zwgk/system/2022/03/18/010405200.shtml),而新闻吹嘘发展了光伏产业后班彦村便很快“脱贫”了,“找对了发展的路子”,无疑是为了夸大光伏行业的能力,诱骗更多的劳动人民坠入所谓分布式光伏的陷阱,为光伏行业减轻生产过剩的危机。更加表现中修反动面目的是如下事件:

“每年8月23日为班彦村的感恩日,酩馏酒坊推出了8·23系列感恩酒,新村的主巷道为感恩路,实施绿化工程感恩林等等,我们还通过依托红色旅游资源,打造‘红色+感恩+幸福’精品游览路线,让村民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而2016年8月23日正是习近平去班彦村走访的日子,由此可见班彦村的富农和官僚对于中修政府的忠心。与此同时,班彦村两极分化也极其明显,一边是年净收入超过16万元,“共产党员服务队帮他···实现电气化生产”的酿酒作坊主,一边是“一个人一天80元”从事采摘劳动的村民。发家致富,不剥削穷人不富,班彦村的所谓光伏脱贫不过是中修为了挽救光伏行业生产过剩的危机而编织的一场谎话,不过是培植一小撮寄生虫继续压榨剥削贫困人民的恶毒手段,而劳动人民从来也不必感恩中修。

3 个赞

这里的超额利润是怎么一回事,用户也不剥削人吧,感觉这里说超额利润有点奇怪

1 个赞

这里的用户可能指的不单单是使用光伏发电的工人或者农民?其实我觉得,就中国的农村这么贫困的局面,也基本上没有什么贫苦农民能买得起这种光伏发电设备。在农村中如果真有人进行这种设备更新的话,一般也就是富农或者以上地位的人,是农村里的剥削者,是资产阶级。他们利用光伏发电设备发电,然后再将电卖给店里大公司赚取收益。大概是这么一个逻辑?

意思是光伏和火电相比,发电成本更低,因而其上网电价在执行燃煤发电基准价的情况下,能够获得超额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