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 阅读马哲大纲时的一些笔记&疑问(长期更新)

前言:自己一直在线下读书,笔记一直是直接做在书上,而现在我已经读到第二篇,前面的每一面的笔记要一下子发到上面来不仅比较困难(照片太多),而且笔记凌乱,不适合查看,所以目前先把自己读书中的疑问发上来作为临时帖子,笔记另寻解决方法,到时候整合成一篇大帖子。

第一篇第三章第二节:

诡辩论并不一般的否认事物的相关联系,但是他反对客观的具体分析某一具体事物的实在联系,他可以根据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把事物的零星断片从整个事物的实在联系中抽取出来,随意编造一些实际不存在的联系。

这段文字比较抽象,请大家举个例子以便理解。

第二篇第一章第一节:
1.文中讲:

万物有灵论把世界分为肉体与灵魂(即物质与精神),也表现了人类自觉地对自然进行斗争的开始。

为什么呢?斗争具体指的是人类的生产活动?

2.文中讲: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发达,剩余产物的出现,私有制的形成,奴隶制度得出现等等,以致对于社会力的不可理解的事实,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仍在继续着

对于社会力的不可理解又是什么?

3.文中讲:

原始时代的生产力极度低下,个人必须依赖氏族生存。因此当时的氏族关系、血统关系是生产关系的侧面。

同诡辩论,麻烦举一例子。

1 个赞

我想的一个例子,不知道是否合适:封建家长给你洗衣做饭,供你读书,把你培养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寄生虫,他们把这个称为为你好,但是实际情况是什么呢?

比如说明明是工人通过劳动生产出了社会财富,资产阶级不过是凭借着对于生产资料的所用权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生存的寄生虫。但资产阶级把资本家支付工人工资这一点抽取出来,说成是老板养活了工人。

因为万物有灵论认为自然现象和自然物运动的变化是其灵魂的活动,这是尝试来认识事物运动内部规律,也只有对人类自觉在和自然斗争的过程中,才能加深认识,以去认识事物的本质。

对社会力的不可理解就是不明白为什么会出现私有制度,会出现人压迫人的现象。对于社会运动的正确认识,直到马克思创造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做到,而之前的一切旧的哲学,在社会领域上都是唯心的。

因为生产力低下,所以人们不可能依靠一个人生存,也就只能在原始公社中集体劳动,集体分配,这就形成了原始社会中原始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

3 个赞

现在读书计划规定好了总得有个效果,不能雷声大雨点小,所以重新开始写读书笔记。麻烦烽火把题目中的临时两字去掉,我这里编辑不了了。笔记主要内容是自己举的例子,有失偏颇的话请同志们指出。

第一篇

前言

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一般看法。

“一般看法”就是人们对世界根本的问题的看法。例如世界是有神的,还是无神的?人有灵魂吗?这类问题。

各个阶级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各个阶级都要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不同的世界观之间的斗争,反映着并且服务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

也就是说1.没有超阶级的世界观 2.不同的世界观之间会有斗争,这种斗争是配合着阶级斗争的。对于“···和改造世界”这里不懂,能不能理解为:相信宗教,觉得世界是有神的教徒(在自己的世界观支配下认识世界)就会到处去宣扬他的教义,去建教堂收教徒(改造世界)

无论什么人,都具有一定阶级的世界观,都在某种世界观的支配下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不过有些人不一定自觉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的世界观不一定采取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形式罢了。

再一次印证了没有超阶级的世界观。有些人有日子人想法,觉得哲学离自己的生活很远,没必要学哲学,但是他们依然是在自己阶级的世界观支配下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而且这种人的世界观一般都很朴素,没有成系统的理论。

各个阶级的思想家从本阶级的地位和利益出发,以一定的生产斗争知识和阶级斗争知识为材料,创造出一种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来为本阶级服务。这种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就是哲学。

给哲学下了个定义,哲学既然是世界观,那也同样没有超阶级的哲学,中修鼓吹的什么“人生哲学”好像是给所有人看的,根本不看阶级。

后面的有些长,整理下:

  1. 哲学离实际生活并不遥远,人们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是和这些问题分不开的。后面举了一个资本家和工人的例子,这就很生动地说明了哲学的阶级性,反动的阶级因为自己的阶级利益,当然是反对工人罢工的,所以他们就要阻止和分化工人的斗争,就要宣传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思想,让人们相信会有个神来救我,而不是自己去斗争应得的权利。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中修号称自己是个无神论国家,却有唯心论和宗教大行其道,有的党员都是教徒什么的。我的姐姐就是这样的,她是党员,但是她却信什么风水。

  2. 哲学有阶级性和党派性,反动阶级总是把自己阶级的哲学说成是不偏不倚的为全人类服务的哲学,以此来欺骗人民。马克思主义者坚决揭穿这种谎言,指出一切阶级的阶级性和党派性,并且公开声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这是第三次提到哲学的阶级性了。(既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那么woodlee这个沉迷淫乐的小资产阶级称赞唯物辩证法,应该也只是叶公好龙,丝毫不想真正地改造。)

  3. 几千年来哲学斗争中最重大最根本的问题是: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分成两方面:首先是精神与物质那个是第一性的问题。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精神,这是唯物论,反之是唯心论。唯心论者在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在中国则是孔老二,他们都是给反动的奴隶主阶级辩护的,他们的学说后来又被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所利用,如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过我听说汉武帝还是推行法家路线的,之后汉朝才真正搞儒家路线)、程朱理学和八股文科举、现在中修宣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等。西方哲学史不清楚,只知道读书会上提到过的贝克莱和休谟。回到正题。
    其次是精神能否认识物质的问题。认为精神能认识物质的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我的一个同学就主张不可知论,认为世界就是不可认识的,还用归纳法的局限性——不能确定下一次实践一定会符合规律来反驳我,当时我被反驳的没有答上来,后面同志们也指出来,出现不符合规律的现象只能说明还有新的规律,而不能说明旧的规律是错的。

  4. 关于世界是否发展,为何发展和如何发展的问题也是哲学斗争中重大的问题。认为一切事物的内部都有对立成分也就是矛盾,事物在矛盾推动下发展变化,并且不仅有数量变化还有性质变化,这是辩证法发展观。反之,认为事物内没有矛盾,没有性质变化,只有数量变化的,这是形而上学发展观。这里我有一个疑惑:我举了竹笋慢慢生长成竹子的例子,但是我找不到这个例子中的矛盾。阶级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等等这些感觉都是社科类的,既然矛盾在一切事物内都存在,那自然现象中的矛盾是怎样的呢?西望予以解答。这个例子不恰当的话也希望同志们能举出新的例子。

  5. 总而言之,进步的阶级一般支持唯物论、可知论、辩证法,反动的阶级则反之,拥护唯心论、不可知论、形而上学。

  6. 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哲学从没有真正科学过、彻底革命过?
    答:首先以前的哲学基本都是剥削阶级的哲学,剥削阶级处于阶级利益,就会歪曲世界本来面貌。其次是由于生产力不发达,科学知识欠缺。哲学在16、17世纪就是这样的,由于没有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的材料,人们只能靠臆想来判断事物之间的联系。无产阶级受尽了剥削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最进步最革命的阶级,他们要求切实地描绘世界图景,而且资本主义下生产力发展使得科学知识也大大丰富,所以为无产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就是真正科学的、彻底革命的哲学。

2 个赞

认识世界的目的就在于改造世界,如果只是想一想而不进行实践,那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对于物质世界不会产生一点影响。如果统治阶级不依照自己的世界观去改造世界,那么他们也就无法维持本阶级的地位了,就像资产阶级觉得剥削有理,就要进行剥削活动,也就是要为了源源不断地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维持他们的剥削地位。而无产阶级则认为剥削无理,要推翻一切剥削压迫人的制度,因而也就需要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使自身上升成为统治阶级,并打倒一切剥削阶级及消灭一切旧思想旧文化,实现真正的人类解放,而一旦稍有放松,资产阶级法权就容易扩大起来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的复辟,因而只有认识世界是远远不够的。

生物运动中的根本矛盾是同化和异化的矛盾,当生物生长壮大时,同化就居于主要方面,而走向衰亡时,异化便居于主要方面了。生物死亡的时候这对矛盾的斗争也就终止了。

1 个赞

一般看法的“一般”有普遍的意思。不仅仅是大问题,还有“承不承认事物内部都有矛盾”这样的普遍适用于一切事物的问题。

1 个赞

汉武帝是法家的人物,他推行的还是外儒内法的路线,历史上其实有很多儒狗都咒骂过汉武帝,他也任用过很多法家政治家比如桑弘羊,主父偃之类的。并且就是在汉武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下,才使封建制度得到彻底巩固,没有奴隶制复辟的后顾之忧。
至于董仲舒其实他在汉武帝时并没得到重用,老神棍也只不过是被安排了个闲职做做,因为他推行儒家路线,疯狂反对汉武帝的法家措施,好像还被丢进过大牢里。后面到了汉元帝时尊儒反法他的思想才得到实际贯彻。

1 个赞

明白了,谢谢


这个就是同化和异化了吧,在《哲学小词典》上找到了异化,但不是生物上的,上网查才知道

是的,也可以参考一下恩格斯描述的关于同化和异化的关系

同样,要确定死亡的那一时刻也是不可能的,因为生理学证明,死亡并不是突然的、一瞬间的事情,而是一个很长的过程。同样,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都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在每一瞬间,它同化着外界供给的物质,并排泄出其他物质;在每一瞬间,它的机体中都有细胞在死亡,也有新的细胞在形成;经过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这个机体的物质便完全更新了,由其他物质的原子代替了,所以,每个有机体永远是它本身,同时又是别的东西。——《反杜林论》

1 个赞

因为诡辩论就是要用联系的眼光来通过某个观点证明论点,所以它并不一般地否认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但是它要歪曲事实。比如资产阶级说刘强东是大善人,因为他搞的京东外卖给骑手交社保;但这其实就把刘强东实际上是为了抢占市场以成为新的外卖行业垄断巨头、用毫无卵用的社保捆绑骑手后再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压榨、实际上是骑手养活了平台等等事实给抹杀了,只挑刘强东交社保这一点来说。
还有资学府很喜欢宣扬的某某过上好日子是因为他努力“学习”、成绩好,而某某日子过得苦是因为他不好好“学习”、成绩差,但实际上生活水平是由阶级、阶层地位决定的,而不是什么学业投机,学业投机也是资产阶级决定的,各大城市和小乡镇的教育资源水平、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享有的资源和条件的差异大得不可想象,即使有人投机成功,很多时候也实际上是当了工贵,借着资产阶级的力量来剥削工人,以此过上好生活。这些他们就不看了,不从整个社会关系上看问题,而只把学业投机这一点抽取出来说。
《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部分)有讲到诡辩论:

这个其实就是说,人类进入了私有制社会后,虽然逐渐摆脱了自然力的支配,但是社会的力量出现了,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自发地运动着,人们没有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就不可能彻底理解它们,这就是对社会力的不可理解。所以宗教依旧存在,即使到了科学技术极为发达的今天也依然存在,因为唯心主义这种歪曲了现实世界的哲学对于维护剥削阶级的统治来说是有利的,剥削阶级会利用这点去散播谬论欺骗群众;而人民群众也因为遭受着残酷的压迫,想要寻找出路,却又找不到出路,就往往会接受宗教这种鸦片的麻痹,用唯心主义的宗教来解释自己理解不了的社会力量。比如,以前就会说什么上帝创世论,现在也有很多所谓的“你过得不好是因为你命苦,天生穷命”“女人生下来就是注定要出嫁的”“小孩本来就要听父母的话”之类的看似不信神实际上信神(这也是儒教的特点)的说法。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商品拜物教。商品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劳动的交换,是一种社会关系;但未掌握科学的世界观的人们,却很容易因为它的外部特征而误以为商品实际上就是物的自然属性,以为物本来就是商品。比如电脑,它实际上只有在被拿来出卖时才是商品,而不是说它本身就是个商品。商品拜物教,就是把商品看作物的自然属性,并且也是看不起其背后的剥削关系,然后对商品产生了唯心的崇拜,认为商品是能够支配社会上的一切的。

2 个赞

推荐必读里面应该有《哲学小辞典》系列,mimang可以去下载一下,里面会讲解很多概念。

1 个赞

谈到诡辩论,想起来woodlee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用的偷换概念、任意造谣、倒打一耙的手法都太符合诡辩论了。那该怎么克服诡辩论呢?资学府宣扬的投机生活好,不投机生活差这一套我曾深信不疑,看见刘强东给骑手交社保也有点觉得他是大善人。

感谢红术的建议,以后的读书笔记上我遇到不会的概念会先查小词典和网络并注在不懂的词语后,问题会用斜体黑体标出来。

第一章

第一节

划分哲学上两大党派的唯一标准是意识对物质的关系问题

为什么只有这个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呢?
原因是首先哲学作为社会意识[1]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理论化的世界观,与其他科学如物理学数学力学等不同,当然不研究特殊问题特殊规律,当然研究的是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而人类出现之后整个世界的现象就只有物质(例如地震、海啸)和精神(例如抑郁症)两种,所以凡是哲学必然要解答这两大现象关系如何的问题。
其次,哲学上其他问题都以精神对物质关系这个问题为基础。对于精神对物质关系问题解答不同,对其他问题看法也不同(不理解,就感觉象是在说因为它是其他问题的根本问题,所以它是哲学的根本问题,这不是同义反复了吗
第三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们一切实践活动中的根本问题。人们对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态度是决定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的。任何一个哲学派别为了贯彻自己的世界观,为了根据自己的世界观来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先回答这个问题。
综上所述,精神对物质的关系问题能成为哲学的根本问题,不是偶然现象,更不是人为规定,而是由哲学本身的性质(应该是因为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和人类认识史的发展规律(不明白和认识史是怎么扯上关系的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又分为两个方面:1.思维与存在哪个是第一性 2.思维能否认识存在。对于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所有哲学党派划分成两大阵营:存在第一意识第二,是唯物论,意识第一存在第二,是唯心论。

为什么只能按照这个标准划分派别,而不能按照别的标准划出不同的或者更多的派别?
原因是上文已述思维对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根本问题,而思维存在那个是第一性又是这个问题的首要方面(书里有提到哲学第二方面从属于第一方面,这里辩证法学的半桶水咣当,应该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吧?)对这个根本问题首要方面的回答才体现了各派哲学实质和它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总原则总方向。也就是说,不管哲学派别之间学说差异有多么大,只要他们对这个首要方面做出了相同的回答,那其他的差别总是次要的。(应该也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吧?

所以可以看出,思维与存在那个是第一性这个首要方面,是几千年来哲学斗争的线索,只有抓住这个才不至于迷失方向。在马克思主义之前的哲学家(我猜也是由于之前的哲学家都是剥削阶级的,会歪曲世界本来面貌)从没有找到这个划分党派的真标准,而现代资产阶级唯心论者出于阶级利益即防止人民起来造反,就更掩盖这个标准了。他们要么搞“不争论”,硬说这个问题是一个“旧”问题,一概拒绝回答,要么捏造出新名词,宣扬自己“既不偏向唯物论,又不偏向唯心论”的所谓超阶级的哲学,(我有一个同学就是这样的,他很迷信算命,而且总是在人面前讲他算的多么多么“灵验”,我给他讲唯物论时他就说,“你这个唯物论是不能解释为什么我的算命这么灵的,但是唯心论又太向另一个极端,所以我觉得中间的才是正确的。”)要么耍阴谋手段,虽然承认有唯物论和唯心论,但是故意混淆唯物唯心的界限,例如有人主张追求物质享受是唯物论,追求“高尚品德”是唯心论。然而,他们都没有真正避开哲学的根本问题,他们是伪装起来的唯心论者。(中修也应该有很多这样的人)

唯物论的根本论纲

  • 观点:唯物论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除了物质,世界上再没有其他了。精神只是物质在头脑中的反映,精神不能脱离物质,要依赖物质存在,而物质却可以脱离精神独立存在。(所以人们的死亡就是真的死了,不会有什么“灵魂”之说,由于这个而产生出的所谓“奇异现象”,例如祭拜后莫名其妙让人发高烧等等,只能说是科学未解之谜给唯心论留下了可藏身之处。)
  • 证明:
    1. 唯物论是完全符合人类几千万年的实践经验的,例如工人农民在干活时都不会怀疑自己手里的锤子锄头等等工具是脱离自己的意识的事实。所以唯物论与人们的实践经验和常识是完全一致的,它的理论基础是人们在千百万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素朴信念。
    2. 唯物论也是完全符合自然科学的,天文学、地质学都证明了在人类之前就有物质存在,那会是没有什么精神的,反驳了什么人类出现了世界才“诞生”了的谬论。生物学也证明,精神是物质在大脑中的反映,离开物质的精神是不存在的。
  • 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构成世界,精神是物质的反映这个原理推广到社会现象(这就是唯物史观了吧),就是物质生活(应该是社会存在)和精神生活(应该是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1:1]疑问:在远古时期生产力低下,人类是不是只有物质生活,没有精神生活?

总结:唯物论根本论纲:存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存在决定意识。把这个结论推广到社会领域,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唯物论其他一切都是从这个论纲出发的。

唯心论根本论纲

  • 观点同唯物论完全相反:精神构成世界,物质不过是精神的产物。从这个观点出发,唯心论分成两种:客观唯心论和主观唯心论。

  • 客观唯心论认为,世界之“前”有一个不依赖任何人和物质的“绝对观念”,物质世界是这个“绝对观念”的产物。很明显的,程朱理学中“未有此气,先有此理”、“理在事先”的说法就是客观唯心论。“理”就是“客观精神”、“绝对观念”的同义语。著名谬论——宇宙大爆炸也是宣扬客观唯心论。既然世界都有一个开端了,那谁来让这个世界“爆炸”呢?只能是“客观精神”,也就是上帝了。所以可以看出,这个“绝对观念”或“理”或其他什么名字,都只是伪装起来的“神”的代名词,客观唯心论就是被哲学家提纯过后的宗教。

  • 主观唯心论则认为,现实世界不存在,整个世界都只是“我”的观念,我的感觉。精神非但不是现实物质世界的反映,居然还成为了构成物质世界的“本源”,这是很荒谬的。举个例子:假设我是一名铁匠,我身边有一块在炉子里烧得通红的刚拿出来的铁块还有一个锤子。如果按照主观唯心论的看法,那是不是在脑子里想一想锤子敲打铁块的样子,现实中锤子就真的自己去敲打铁块啦?不可能,从来没有这样的事情。
    主观唯心论把一切都看成是“我”的感觉,就会引向这样一个结果:一切都是“我”的感觉,世界不存在了!既然连世界都没有了,又何来的世界观呢?(我之前因为极端个人主义还信这个信了很久,受荼毒很深)很著名的例子便是“缸中之脑”

  • 无论是主观唯心论还是客观唯心论,都与人们的实践和科学结论冲突,因此现在的唯心论不敢直接光明正大地反动,而是制造出新术语,就像上面唯物论根本论纲前那一段话讲的一样。同样地,把唯物论的观点推广到社会领域,就是先验论、天才论和英雄史观。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物质关系(物质关系是什么?生产关系吗?)不被看做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不把劳动人民看作是历史创造者,反而去肉麻地吹少数“天才”、“英雄”,这就是林彪的一套。现在中修造天才论也很厉害,去年就有一个数学竞赛超天才姜萍,央视还去采访报道了,结果最后被拆穿是老师作假,中修差点下不来台,只好下一纸文书处理了老师。

总结起来,唯心论根本论纲就是: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存在。把这个结论推广到社会领域,就是社会意识第一性,社会存在第二性,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二元论和折衷论

  • 首先要声明,对哲学的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得出的党派,只有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派,不可能还有中间党派。然而,像我上文提到的同学那样,有人还编造出了新理论——也就是二元论和折衷论。
  • 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互不依赖,他们是独立的,都同时构成世界。这种说法也就是想在科学和宗教之间找到平衡,力图调和。由于没有超阶级的哲学,所以二元论并没有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反而是在它们之间动摇。我觉得采取二元论的人应该都有着实用主义哲学观点,“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研究物质世界的时候他是唯物论者,等到研究社会、人类精神这些的时候,又给神留下了位置,是唯心论者。不知这个观点对不对。 二元论想要调和唯物论和唯心论之间的矛盾,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二元论是不彻底的哲学。
    现在资产阶级倒是为二元论起了不少新名字,眼花缭乱,好像进了超市,什么“主体——客体”、“原则同格”、“经验”等等,它们都是伪装起来的唯心论。
  • 折衷论非常恶心,是资产阶级被科学结论所迫不得不去剽窃唯物论等正确理论的只言片语,再把它和自己的唯心主义观点融合起来的杂碎汤。然而这种情况不是说他们不是唯心论,只能说是非常混乱的唯心论。 在这里最明显的例子,我想便是中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吧!把什么凯恩斯主义这些渣滓和社会主义的红皮结合起来,很会蛊惑人心。

  1. 社会意识是指政治、法律、哲学、历史、教育、文学、艺术、道德等等观点。社会存在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大的反作用,反动的社会意识(如儒教)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先进的社会意识(如法家思想)则会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社会意识有阶级性,是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的反映,每一个时代统治阶级的社会意识都起着支配作用。 ↩︎ ↩︎

终于把第一章第一节读书笔记写完了,斜体黑体的就是我的问题。

打个比方,你无论犯什么样的错误你妈都会说你是玩手机玩的,这就是诡辩(把你玩手机和你成绩下降,生病等事情强加因果了)

2 个赞